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张吉艳
小时候,我最早的课外书是连环画。跟着大人走亲访友的时候,如果发现连环画可真高兴坏了,总是饭都顾不上吃就看起来——哪怕是残缺不全、破旧不堪的。也曾从老师那里借到过几本童话书,那便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了。
我看的第一个大部头是《红楼梦》,那时候刚上初中,从同学处觅得那本像砖头一样的书,看得废寝忘食,虽然很多地方不甚了了。后来上了安师,在图书楼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书。
或许是自己小时候缺的东西,就特别希望孩子拥有吧。女儿不到一岁我就开始给她订阅《婴儿画报》,然后是《幼儿画报》,我们一起看图画、讲故事,一起说儿歌、猜谜语。每一期画报我们都反复翻看,小家伙也常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我听。节假日出去旅游,我收拾行李的时候,女儿必定会在行李箱里放上两本她最爱的书,无论在哪里,睡前都是一定要看会儿书的。至今,女儿还是保留着这个习惯,她的床头总是会有一两本书。小小的人儿捧着书跟在我身后喊“妈妈,给我讲书”的情景恍如昨日。感谢那部“傻瓜”相机,记下了我们一起读书的温馨瞬间。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做饭时她写作业,饭后就是我们的阅读时光——一人捧一本书坐在沙发上,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她问一声,我们简单交流几句又静静读起来。四年级的时候,她成了学校图书室的小管理员,课间去给同学们帮忙还书的时候总是不忘给自己借一本,一回家就看起来。那时候家离图书馆很近,周末早上我们娘儿俩一起出去吃早餐,然后顺路去图书馆坐坐,临近中午再各借一本带回家。还记得小学阶段,她特别喜欢曹文轩作品、杨红樱童话,也喜欢黑柳彻子的小豆豆系列。
女儿上初中以后,看课外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只有寒暑假才有空去光顾一下图书馆。那段时间她特别迷恋三毛,《流星雨》《温柔的夜》《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至今仍被女儿视如珍宝。而我也还保留着县图书馆的借阅证,期待着能与女儿重温昔日美好。
高中三年,孩子住校,我常常把《读者》和《青年文摘》中的好文章挑出来做上记号,孩子周末回来推荐给她,娃总是愉快地装进书包带去学校,那就是她高中时期的睡前读物了。
现在,女儿上了大学。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一个来自南京的快递,里面全是书。她常常网购书籍,看完以后就打包寄给我。还不忘督促:“妈妈,我寄回去的书你看了吗?”家里的书柜上,《活着》《百年孤独》《乌合之众》《人类简史》《沉思录》等一长排都是孩子寄回来的。不仅如此,跟我讨论起某本书中的情节,我若说不上来,人家还会“批评”道:“妈妈,你到底有没有认真看?”
寒暑假里,孩子回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寻找美食,也会一起去附近的阅读吧坐坐。我偶尔用手机看会儿小说,丫头一发现就会碎碎念:“妈妈,你别老是看手机,太伤眼睛了。”“妈妈,你最近怎么不看书了呢?”“妈妈,我之前给你寄回来的书你看完了吗?”听了这话,我这做妈妈的颇为汗颜,赶紧放下手机,乖乖去书房找书了。
“也许我们都不记得自己读过哪些书,但是我相信它们就像吃过的饭,有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们的骨骼和血肉。”很庆幸,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激励,拥有那么多美好的共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