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明
七月的陕南绿意盎然,处处瓜果蔬菜飘香,但最能诱发味蕾的是农人家房前屋后的玉米了,鲜嫩、绿色的玉米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吃玉米就成为陕南人当下快乐的事情了。
陕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年年丰收。在一些浅丘山区,人们还是喜欢种植玉米,玉米一年分早中晚三茬进行耕种,早玉米穗大高产,不愁销路,中晚玉米产量低,但品质好,春夏后气候炎热,光照时间长,玉米颗粒香甜醇厚,耐嚼筋道、成为陕南人的美味珍馐。
在一些小区公园门口、纳凉场所、农贸市场等地,都能看到蒸玉米、烧烤玉米的商贩吆喝着,玉米的阵阵清香飘逸着,吸引着人们前去购买品尝,老幼皆宜,人们吃着新鲜地道玉米,心里惬意万分。在一些农户家里吃玉米更是洋溢着和睦的氛围,蒸着玉米、烤着玉米,城里来的客人喜欢吃玉米面鱼,吃得脑门冒汗,嘴里却说着真过瘾。
小的时候,晚上常常一家人坐在一大堆被晒干的,堆成山的玉米棒旁边,在庞大的圆簸里,一边聊天,一边用手剥下一粒粒的玉米颗粒,剥完一个玉米棒子,最后只剩下一大堆玉米芯子。常常把剥完的玉米芯子,堆积起来烧火做饭。
每年三月下旬育下玉米种子,旁边施好肥。一场透雨下来,玉米苗微笑着往上长。田间地头,山野坡地,玉米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攻山,从低处慢慢涌向高处。稚嫩的枝茎,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充满着向上的力量。三片,五片,七片玉米已经半人深,一片绿油油的,延展在山野,延展在农人们的心里,钩织着农人们喜悦的心情。
一直以来,我对玉米情有独钟,玉米没有大米那么高贵,没有小麦那么受人的欢迎。在玉米成熟的季节里,掰下玉米棒子,砍下杆子可以吃甘蔗,甜甜的汁液没有纯粹的甘蔗那么甜,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里成了人们的最爱。在那个年代里,玉米成了人们的主食,每天都要吃一顿玉米稀饭。没有小菜,常常把腌制好的浆水菜,放入盐和调料,竟然能吃几大碗。
冬天里,人们常常为来年的玉米地而准备。等到来年三月育下种子,等到玉米苗长两三片叶子的时候,薅草、施肥。苞谷的生长过程至少要薅三,四道草。每次都是艰辛的劳动。父亲常常顶着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在玉米地里锄草。因此,我们也常常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从小和玉米为伴,常常想起来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秋天里,上南山北山放牛,我们一群孩子钻到玉米地里,挑看红色皮的玉米杆,折断当甘蔗吃。多年以后,当我们吃甘蔗时,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吃过的玉米杆。我们常常掰下嫩嫩的玉米棒子,放在火上烤熟,吃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满嘴喷香。
我常常走在玉米地里,结实饱满的玉米棒子挂在一株株的玉米杆上,童年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