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永远的江南王福元中国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楼颂厅开幕。展览展出了王福元120余件作品,题材涵盖其不同时期创作的人物、山水画,系统呈现了王福元在传统水墨方面的当代探索。
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及参展艺术家王福元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志纯,总策展人王朝营,王福元艺术馆馆长屈建丰等出席展览。
王福元于20世纪70年代考入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刘海粟、陈大羽等,其中国画学习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回归中国传统画学的特征。除了得益于刘海粟、陈大羽的指授,王福元的传统画学还受到了贺天健、唐云以及秦古柳、钱松嵒的影响。他以毕业创作《春雷震人寰》而一举成名,从人物画而转攻山水画,并以家乡无锡风景为其山水的创作题材。作为当代江南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表现出传统笔墨与现代色彩的结合,并找寻到带有江南印象的个性图式。他通过江南山水不仅传达了对于故乡的情愫,而且其具有创新性的笔墨语言和个性图式更拓展了江南山水画的现代性表现。
李肇星在致辞中表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我要借用一句居里夫人的话,改编一下就是‘美术是无国界的,美术家有自己的祖国,要热爱祖国。’中国画强调写意,因为这是中国传统绘画表达的一种独有方式。但关键是写什么意,画家心中有没有意可写?从王福元的作品来看,他是有意可表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体验、一种思考、一种认识,他把内心的这些感悟融注到了作品之中。看了他的作品,我深有感触,这是一个画家重要的感召责任使然”。
王平在致辞中谈到,“李叔同说‘应使文艺以人传,莫使人以文艺传’,所以我觉得‘人’是第一位的,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像李肇星部长说的那样要爱国;其次人要有情趣、要风雅,这在王福元先生身上也有所体现。王福元先生善奏笛,并以音律入画。他画面中的元素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捕捉,强调意境和诗意的追求,这是和他的人结合在一起的。另外,王福元笔下的江南水乡,和北方的山山水水是不一样的。他把他的生活画到他的画中去了,这是缘于他对江南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能够让我们走进他的画面中。杏花春雨江南的湿润、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生活,都流露于他的笔端毫尖。像我这样一个来自南方的人,这些作品能让我感受到很浓的乡愁。在今天的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他笔下的白墙黛瓦、水天一色的江南景象在渐行渐远,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相对工业化的现代农村,过往那种宁静、诗意的农村其实是我们现代人非常向往的。我希望王老师不仅仅把这样的一种生活留在他的画面里,更应该让这样的画面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去留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些宝贵遗产,让我们的生活能够继续延续曾经的那种宁静和诗意,我想这也是王老师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于洋在致辞中表示,“王福元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被观者所认同,被画坛所称道,正是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态度,及其作品显现出的鲜明艺术特色和浓郁的个人风格。其作品的个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王福元先生长于色彩,并独创‘幻彩’画法。他不囿于传统山水画色彩的固有程式,其作品色彩鲜活、生动清透,笔下的江南山水玲珑剔透、氤氲朦胧,同时色彩绚烂,极具观赏性,作品色彩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强;其二,王福元先生的山水画具有综合跨界性,借鉴了绘画领域外其他艺术门类的风格。王福元先生长于音律,能演奏笛、萧等乐器,因此他的山水画有以音律入画、注重意蕴表达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其三,他的山水画具有很强的笔墨、色彩、图式的个人特点。与北方山水不同,江南山水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具有一派平远的景象。他把个人思考和表现风格化育在清透的江南文人水乡气象之中,在承续传统文脉的同时也显现了地域文化性格,这是十分可贵的。正因为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我觉得王福元先生笔下的江南山水既是南派山水画自古以来变迁中的一种发展,也是他通过自身的综合思考和知行合一的积淀所衍生出来的个人风格。”。
王福元在答谢辞说道,“一个画家的成功,离不开众多业内专家的共同努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必将不负所望,将中国的美好山水绘作出来”。
对于王福元以江南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范迪安在采访中指出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自我身份的确立。他在从事了很多人物绘画后又回到了江南山水之中,作为江南人,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安身之所。第二是新传统。在江南系列作品里面他有着一种类似于西方绘画,或者说是现代绘画的布局、构图,这已经不同于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种更加抽象的概括。第三是传统经验的带入。中国的古代传统绘画为他提供了丰富滋养。他把握住了江南水乡这种烟云烟雨所形成的气韵,突出体现了传统中国画对气韵的追求。
卢禹舜在采访中谈到:“王福元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坚定理想的艺术家,在这个展览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多年来对绘画苦心经营、脚踏实地、认真探索的特质。他是一位尊重传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有出处、有来路、有继承,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的笔墨语言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他的作品有生活,每一件作品都能让观者感受温度、热情和情感,这也体现出他的家乡对他的给予和滋养。他在努力创新、创造、探索,这是难能可贵的。”
尚辉在采访中表示,“江南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锡、苏州等城市今天已成为一线发展城市,所以我们想象的江南可能是来自唐诗宋词的江南,而王福元通过他的画作给我们描绘出了他心中的江南,或是他儿时记忆中的江南。20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主要是向着北方发展,形成了中国山水画雄浑、壮阔和崇高的美感,但我们不要忘了山水画的源头在江南,它追求的是一种灵秀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文人山水,今天的展览我看了以后特别有感触,大部分新作都是王福元的近期作品,展览的结构上包含早期人物画、水墨山水和设色山水。江南的风景深深沁润了王福元的心灵,他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探索长达数十年,他笔下的“永远的江南”都是我们今天看不到的山水,所以说中国画不仅仅画的是现实,而且是画的理想。这些作品是王福元先生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且形成了王福元特有的梦中江南的特色,色彩和水彩在他的画面中形成了特有的韵味。他的作品不仅灵动、灵巧、灵秀,还有苍劲和苍茫的特征,这批作品是王福元探索江南山水的一个新高度。此外,横的宽构图形成了王福元特有的三段式山水,这样的构图是一种概念性的视觉表达,是太湖水系特有的地域特征所形成的,这又是王福元山水画的一大特点”。
“这次展览展出了王福元早期的代表作、中期的探索性作品和许多新作,能看到他的艺术面貌在不断变化,有了很多探索性的画面语言和画面结构,且在一步步深化表现江南的情感内涵。表现江南山水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江南山水画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这个领域像李可染、钱松喦、傅抱石等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王志纯在采访中说道。他认为王福元开拓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早期画人物画,之后他以人物画的基础转向到了江南水乡题材的表达,这是漫长且扎实的探索过程。书法在他的画面里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爱好音乐,以音律入画,这种雅兴作为元素融入到画面后,画面结构、笔墨语言,包括色彩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他的画面活泼、轻松且更富深意。
江南山水画中蕴含的文人的诗意、诗者的幽静、恬淡及特有的超脱和境界,“江南山水村落”系列,是王福元近十年精心创作的精神家园。他带着悲悯之心和历史责任感,选择了不同于当下常见的视角与手法,将视线锁定在行将远去的、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江南老村落。这些作品饱含着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更深蕴着难以割舍的乡愁。
展览将展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