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明丽
这件和虎有关的文物,它独特的造型,卓尔不群的风格,有着许多值得向世人称道的地方。这件战国虎钮錞于,1974年出土于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高45.9cm,它的外形呈圆筒形、中空,直腹鼓尖,上面有一个椭圆形的盘,盘中央连铸着一个虎形钮。
錞于在巴人古代的生活、军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錞于首先用于祭祀祖先,后来广泛用于战争中,以节奏的快慢来指挥军队的进退,也就是“击鼓前进,鸣金收兵”,在与敌人厮杀时,錞于发出的响亮声音与鼓相合,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激励着巴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之后錞于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器。演奏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用于战争中的錞于,巴人用绳子系在虎形钮上,将它直立悬挂,并用木槌敲击它,就可以发出悠远的声响。第二种,用于歌舞伴奏中的錞于,一般是没有钮的,演奏者左手持抱錞于的腰部,右手拍打錞面即可。
各地出土的錞于有着不同的式样,有圆丘形的,圆筒形的,钮有龙形的,马形的,还有虎形的。其中,尤以虎钮装饰的錞于最为珍贵,安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虎钮錞于具有个体大、保存好、质量精、工艺美的特点。钮为虎形,昂头张口,引首远眺,四足分开蹬地,稳似磐石,虎尾向后卷曲伸展,微微上翘,整体雕铸洗练,线条简洁。由于巴人长期广泛地运用錞于,渐渐形成其特有的錞于文化,从虎钮錞于身上也折射出古代巴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巴族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在今陕南、川东、重庆、鄂西、湘西、黔北一带。在古籍《华阳国志·巴志》中对巴人有这样的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意思是巴人十分勇猛,唱着歌,跳着舞就把商纣王的部队打败了,这虽然夸大了乐舞的作用,但巴人骁勇善战的一面可见一斑。巴族曾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勇猛杀敌,克敌制胜,成为最早受周王室分封的姬姓诸侯之一,巴国由此建立。巴族与虎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人樊绰《蛮书》卷十记载:“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廪君是巴族的一位祖先,汉江有猛人,能化为虎的神话传说又为这一民族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巴人为纪念廪君,就把虎作为部落图腾一直使用。直到公元前316年,巴蜀被秦国所灭,巴国随之消亡。
今天,在巴族活动过的汉江流域一带,比如汉水上游的安康、汉中等地,都出土了许多巴式青铜短剑、戈、矛,无不印证了虎与巴族的历史渊源,也证明了古代巴族的势力范围曾一度到达过我们美丽的安康。遥想多年前巴族宴飨、战场、祭祀活动上,巴人多次打击过这件虎钮錞于,它既表现过气氛的欢愉,也见证过沙场上金戈铁马的威武与残酷。它被巴人尊为神物,如今已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静静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追忆着昔日的回声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