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玉梅
认识朿宝荣先生是源于一次文友聚会,差不多有十年之久了吧。然而,朿宝荣却还在写,精神可嘉。而且,还集成一本厚重的散文诗文集《穿过季节那条河》。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在一切以实用主义和功利化市场经济的今天,在这个喧嚣的功利化的娱乐时代,仍旧有人初心不改,依然在寂寞中笔耕不辍,坚守着散文诗文学创作最后的阵地,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精神致敬。当我读到朿宝荣的《峡谷的记忆》《春到陕南》《黄河魂三章》《故土情结组章》《故乡的河》《萤火虫》……等系列散文诗时,犹如感受到自然的梦幻之光与大地的清澈流泉在自然与心神之间的折射:唯美的意境,浪漫的画面质感,纵横罗列的华美意象,情感的充盈和奔驰呼啸、天马行空的语言镜像充分凸显了散文诗作为诗歌和散文之间的独特意蕴:“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首先,朿宝荣散文诗所书写和表现的主图,均来源于作者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 ,正因为对于所书写的文本的真挚情感,赋予他散文充沛的情感,深沉的感悟和不同意象之间跳跃和联动的奇幻,体现了散文诗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独特魅力。比如在《故土情结组章》中:“……那里群山环抱,牛羊肥美,小河流淌,树木茂盛。……有没有人还记得,门前那条哗哗流淌的小河。/有没有人还会想起,那个曾经光着屁股,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晌午悄悄钻进黄瓜架下偷吃村民瓜果的淘气儿……。
这是一种生命对于生养过自己家乡故土的充满着真诚与情感的赤诚的本真表达,一字一句间有着游子对故土藏不住的丰沛感情,往往笔墨已收,余意难尽,强烈的画面感和语言张力,其中所蕴含的那种远离城市、亲近故土的意念,城市和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对旧有的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原有的风土人情的清冽而持久的怀旧意识,结合文字语句间那种内在的以诗歌的形式律动的节奏感让你有种一唱三叹余音犹存的味道。
这是一个希望以他自己内心的丰富世界和精神力量来建造一个不为外部世界所扰动的原有的故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快意悠游,他徜徉徘徊,随心所欲,是如此怀念和留恋过去的秩序和旧日的美好宁静,并对原有的不完美假以时日有选择性地遗忘,并为它们镀上回忆时朦胧的诗意。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散文诗就是原有的自我,原有的传统精神符号,原有童年生活方式隐秘而甜蜜的联系,这既是他灵感的源泉,也是他的文字深处打动你我的东西。
其次,朿宝荣散文诗凸显了作者对散文诗宏大境界的开拓和探索。
从他的散文诗里你可以读到作家对劳苦大众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和尊重。比如《南山脚夫》《汉江的船夫》《古道纤夫》《高高的脚手架》《土地和它的主人》等系列散文诗,无不体现出人本关怀、 疾苦同体、 化生甘雨的人文思想和与大地上的生灵同呼吸,与天空中的白云阳光同仰望的厚度、力度、态度和温度。言为心声,只有作家本人具有的世界一同、宇内唯心的大格局,才能够赋予笔下催生春风万里,朝飞暮卷,宇内霞飞雾散,百花 齐放的豁达心境和包容一切的胸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散文诗的现代性审美意识都是为表现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苦闷而作。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诗人们渴望从单调乏味的外部世界回到丰富鲜活的内心世界中,在散文诗中通过对自然符号的感悟,重拾内心世界对精神碎片的回忆,以期重建一个自然的、完整的自我。
但同时,也表现出散文诗这一文体的局限性:华丽而飘忽的意象,游荡在灵魂意识流的幽冥边界,却很少带给读者真诚坦荡的内容,用唯美的浪漫描述自我陶醉于林间溪畔,把现实真正的自我和文学充血的呐喊抹上一层细腻的蜜糖,不敢交付给读者一颗真心,而偏离真正的艺术精神。时代总要向前,如果仅仅只是把优美的文笔投向怀旧的狭小空间,那么我们将永远走不出更广阔的天地。
期待有更多的作者投入到散文诗的创作中来,带领散文诗从单纯的抒情中突围而出,蓬勃出诗意地对现实生活的炽烈热情,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和真谛的勇敢探求追问,告别浅薄抒情和华丽唯美的意象堆砌———譬如光与泉在自然与心神之间的折射。
期待诗人的散文诗如一泓溪流,沿故土的环抱逶迤远行,和安康这片生之于斯且休戚与共的大地紧密相依,带领更多的散文诗创作者走向文学春深草长的辽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