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淼
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之变局时代,新媒体迅速崛起,导致流量为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探讨当下散文诗的精神与走向,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
我对写作带有一种固执的偏见:必须要具有一种独特性,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属性,在文学的长河中充当着一个无法绕开的巨石。无论是在题材上,形式上,内容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学首先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与构建,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八面雷同了,在灵魂的深处,精神世界里恰恰需要重新拾起被生活隐藏的力量,欲望,张扬,跋扈,妄想等等,这些元素组成了文学的精神版图。一个不会被随时替代的文学力量,一个不会躲藏在“等”字的后面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何谓“等”字的内涵呢,那就是在将来文学史上的记述是无法省略的,是无法一笔带过的,是群体之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现象,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像鲁迅和他的《野草》一样。如果你的写作随时能够被替代,今天你能写出来,明天他能写出来,那么,这样的写作于个人而言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在社会与文学的意义上来讲其实是无效的。一个随时可能被替代的作者其实某种意义上透着一种悲哀,虽然我这么讲可能会有些残忍,但是时间会验证答案。
当下散文诗的走向,面临着创新、格局等问题,散文诗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的光景,旧的秩序尚未完全系统性的建立,而新媒体环境却在呈现指数型的增长和变化。这无疑为散文诗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散文诗是独立于散文和诗的,但它的前提是诗。我认为当下散文诗的走向应该是反常态的,是多元的,多层次的。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浅层次的抒情已经不能满足作者和读者了,散文诗写作者必定要从语言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突围。转向更深层次,更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可喜的是现在全国从事散文诗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创作氛围比较浓厚,大多数作者已经能够自觉地疏离浅薄。这应当说是近些年来中国散文诗的一大跨越。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散文诗作品仍然具有极大的空间,距离经典作品的差距还很远。
任何文学都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散文诗也一样,散文诗的语言难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文体。散文诗是在语言上进行舞蹈,对语言的极致是考验写作者的看家本领。我这里所说的语言并非单单是指语言的美感,更多的偏向于语言的舒适感和通透感,好的语言正如好的瓦片,必须要镶嵌到适当的位置才能给人一种舒朗的感觉。语言的艺术是我们进行写作的终极操练场,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衍生出白描、隐喻、暗讽、拟人等相应的艺术手法,让语言的张力脱离于语言本身,演绎为哲学和艺术的宫殿。
散文诗是由人所创作的,它必定承载着写作者的思考、感受、体悟、忧虑等等。在诗性样本中一首好的散文诗能够触及灵魂的共鸣,思想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参照坐标。一首散文诗可以用有限的字数进行概括、装修,乃至改造,但是一首散文诗的思想性是无法单纯用文字清晰梳理的。一首散文诗当作者在写作的那一刻,它的思想性就已经完成了,从作品的角度来讲这首诗的意义已经脱离写作者了,也就无法清晰地说清其思想性。就像我们很多作家的作品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就是把题给作家自己做也未必能拿满分是一个道理。我们要意识到思想性的内在和复杂性是真实存在的,它或是不可控的,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有义务更有责任提高自己的格调和眼界。
再来说说艺术性,当下很多散文诗作者对待写作的态度不端正,很多作品不是为了自己而写,更不是为了艺术而写,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模仿而写。缺乏艺术家应该有的匠心。作为一名散文诗的写作者,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写作,把每一次写作都当成是最后一次写作,要珍惜书写的机会。散文诗的写作如果没有艺术性是没有灵魂的写作。没有艺术性的标识就没有哲思,没有辩证,没有智慧,只能是一束长得漂亮的枝叶,最终也只能是附属品。艺术性应当是每一个写作者的终极诉求。在我看来也恰恰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文学拉慢了时间的转速,从而用文字和符号塑造了一个新的时空。这个时空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只能依靠自己的素养和悟性无限去接近。散文诗的精神光芒讲述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浇灌着我们的精神原野,散文诗于我而言是救赎,是拯救平庸,对抗时间的法器。我认为未来散文诗的走向应该是反常态的,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常态是自然而存在的,散文诗所挖掘的恰恰是常态背后的寓意和启示,是引人深思的智慧和生命体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散文诗的写作核心将会迎来它的创意时代,散文诗的创意写作也将提到新的日程之上,其视角、语言、叙事方式、表现手法或将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格局。在现有散文诗写作的基础上,散文诗必将借助于新崛起的新媒体传播,如《散文诗》杂志将杂志、公众号、视频号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上杂志上很多栏目的创新,其实已经呈现了一个多元的散文诗世界。散文诗的另一个走向,深层次,我相信每一个写作者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素养不同,接近的通道就会不同,我们每个人看一块石头会产生不同的通道,正是这些不同的通道从而完整地呈现了事物的个性和共性。而它们恰恰是我们散文诗最珍贵的品质,因为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因为我们构筑的精神体系无限接近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