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学
我的家乡高桥村位于白河县西营镇西南部,东与柳树村相连,南与双丰镇毗邻,西接土泉村,北临栗园村、双垭村,由过去的原高桥村、六丰村、天良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为什么取名高桥村?原来村内有“高家沟”与“桥儿沟”两条远近闻名大沟,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各取沟名第一个字,称之为“高桥”,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村子里有很高的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这里世世代代的生活着勤劳淳朴的高桥人,这片土地上也同样处处充斥着神奇色彩。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高家沟与桥儿沟交汇处有一座陡峭的山峰高耸万丈,形如鸡冠,又名“鸡冠石”,在鸡冠石下边有座酷像母鸡的山崖,又名“母鸡崖”。相传,母鸡崖尾部每天都会产出一窝新鲜的鸡蛋,老百姓每天黎明时分就到这里来捡拾新鲜的鸡蛋改善生活。久而久之,这一现象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认为老百姓不能这样不劳而获,就派遣雷公一声巨雷,将高耸万丈的鸡冠石粉身碎骨,变成了现在的一个最高不过二十多米的鸡冠石,一直保留至今。
在鸡冠石和母鸡崖的山峰交会处,有一处凹陷的山岩被村民称之为“灯盏窝”,相传灯盏窝里面点着一盏神灯,这盏神灯可以照亮世界上所有黑暗的东西,每当心存善念的村民在黑夜中迷失方向,这盏神灯就会为他们照亮回家的道路。在鸡冠石的右边有一个山洞,名叫“响鼓洞”,当阳光洒向大地,晨鸡起舞,这个山洞中就会传来阵阵鼓声。在高家沟口与桥儿沟口中间位置、靠近河流的水田里,有一个直径和高度达十几米的大石头,形如僧人手执的木鱼,被村民称为“木鱼包”。
相传每到三更时分,鸡冠石的公鸡就开始鸣叫,灯盏窝的灯就会向四周发出金光,响鼓洞的鼓声长鸣,木鱼包的木鱼也开始伴奏起来。当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响鼓,便从熟睡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阵阵响鼓催人心,奋发上进高桥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太阳也落下了余晖。村民回到家中,端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享用,一边期待“木鱼包”美妙音符再次从清晨传来。
“青山秀水美如画,辛劳勤作高桥人,鸡冠木鱼依旧在,不见当年响鼓音”。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早已淡忘那些曾经的传说,只剩下这首打油诗还被上了年纪的老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