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斗应
三沟汇一河,群山抱五村;安康岚河边居地,语通黄州音。
这,就是岚皋县城西北部的晓道河。别看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它却是我市境内最为特殊的一个方言岛,而且是一座孤岛。岛上村民四千余人。
晓道河撤乡并入佐龙镇后,现在仅只是以一个地名的形式存在,非乡非村。撤乡并镇、农民进城……春夏秋冬,时事更迭,晓道,唯方言不变,如蒲公英的种子,微不足道,却落地生根。
岚皋县的方言主要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即成都、重庆话片;晓道方言则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江淮官话旧称下江话,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江淮之间及沿江以南部分地区。
黄孝片又分黄州片、孝感片、黄梅片、江南片。
明朝末年,出现大量移民,民间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熟语。也就是说,湖南、湖北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的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江西迁入的。追根溯源,晓道河乃至整个陕南的方言之根应与赣语有关,而赣语又是融合了中原汉语、吴语和楚语的产物。在唐宋以前秦汉以后,中原对江右地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吴语、楚语相互交融渗透,形成赣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各地语言网状交织,丝丝缕缕,纵横穿插,演绎变革。
最近,有史志专家从晓道河大里坝沟、小里坝沟、插杖沟、龙王沟、银杏沟口及太平寺庙等地的古碑文上,查证到二百多年前的大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由于战乱、匪患和天灾等诸多因素,致许多湖北黄州府人及零星安徽人迁移至晓道河。晓道河三大家族之一的潘姓族谱上也佐证了这一点:“岚皋县晓道河潘胜户101世潘宗瀚,字辉先,幼失持事继母不缺甘旨。后扶父母从湖北黄陂迁居陕西兴安府砖坪小道河……”
潘宗瀚为晓道河潘姓之始祖。据族人口口相传,说当时由于匪患,腊月廿八日那天潘宗瀚携部分家人逃亡至竹溪、平利一带,后落户于晓道河。没逃出来的家人当天悉数遇害。所以潘姓人氏一般在腊月廿八这天就开始吃团年饭,以寄哀思,渴望和平与和谐。
晓道方言在岚皋“势单力薄”,在安康市境内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常被本县其他乡镇一些人以鹦鹉学舌的方式幽默一回,活跃一下气氛,但有时候从那长腔走板、夸张滑稽的声音里你能隐隐听出排斥和轻视的意味儿。就像汉滨区和旬阳境内的方言类似关中话,而又被许多关中人认为是“非我族类,外人之地”。
安康市区和旬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其实安康祖上多为荆楚移民,有极少部分粤北、江西人士。荆楚,明清时期的湖广,今之湘、鄂。
川渝鄂加上少量湘语元素构成了岚皋的方言体系,岚皋方言与晓道方言看似一家,实则邻里,各具特色。李花有李花的芬芳,桃花有桃花的妖娆,百花盛开才是春天。
汉滨区流水镇一带的人与晓道河人时前后山人,一前一后,相映相衬。十里不同音,隔山不同调,语气语音的隔山之差,并无碍于两地的语言交流,求同存异,平等往来,你喜欢吃的酸菜面也是我的美味,我喜欢吃的腊肉炒洋芋粑粑,也是你餐桌上的佳肴。
在岚皋,晓道方言和佐龙方言虽都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但二者的语气、语音和语境又有所不同。相比而言,佐龙人说话尾音比较短促、内敛,晓道人说话尾音较长且外扬,像唱曲儿,悠扬婉转,词尽韵长。
晓道河的方言各县的人都听得懂,却成为本县某些人茶余饭后的笑谈。我曾在县城一家乡镇企业任办公室主任,一次,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会议议程,清清嗓子:“请大家安静,现在开始开会……”话音未落,下面“轰”的一声,笑炸了锅,场面顿时失控,我窘得无地自容。厂里的工人大部分是县城边人,滔河、花里、官元等其他镇的人还不到三分之一,说晓道方言的我一上场便溃不成军。
县城边人方言无异于岚皋的普通话,质轻音柔,如春风拂耳。事后,领导与我谈心时,旁敲侧击地让我学习说城关话,说这是工作的需要……
再后来,国企破产,我把不到4岁的女儿托付给爸妈带着,我们夫妻一同外出谋生。年终回家时发现女儿说着一口地道的晓道方言。给她买了一只4斤左右的烧鸡,她说“这只烧鸡果大呀!”我把一串葡萄从塑料袋里掏出来,发现葡萄在坐车时给挤碎了一部分,女儿见状就说:“这葡萄咋果果懒了呢?”妻子惊得差点把下巴掉到地上。第二天她手拿一根青黄色的细竹棍,对女儿开始了最严厉的语言家教。
哎!妻子轻叹一声,她教累了,让我继续。我的方法和她恰恰相反,如果女儿的字词发音准确了,我则给她奖励一瓶娃哈哈,趁她得奖正高兴的时候,再给讲一些简单词汇的正确用法……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晓道河的青壮年相继外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外面天地大,南腔北调,语系纷呈。晓道方言的特点是一字一顿,粗犷浑厚,口齿清晰,语速缓慢,像在铁板上钉钉子,韵味厚重、有质感,还有那么一股子凛然的狠劲儿和韧劲儿。当然有一些俚语若没有人翻译,外地人是听不懂的,比如:东西没放平稳,叫“趄趄 ”; 过日子 ,叫“过耳子”;讨厌、不喜欢,叫“不爱贱 ”;受伤不能干活了,叫“打坐工”;吝啬,抠门,叫“龟子怂”;往前摔倒了,叫“板趴扑”;往后栽倒了,叫“搭坐沟子”,不一而足。但晓道河整体地方语的声母,韵母、音调都接近普通话发音,所以,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晓道方言都能与对方无碍交流,且很受待见。
走出去,拿回来, 晓道语言不断吸收新的语汇,在发展变化。现在,你很难从年轻人那里听到正宗的晓道河方言了。在外经年漂泊,每次回家,我更愿意接触年龄大的长辈,听着他们的方言,听着乡音,倍感亲切。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曾是老家方言的叛逆者,不禁莞尔。如今大半生已过,又改口说起了晓道话,人老了,乡愁和方言却在返老还童。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认为晓道方言无异于岚皋乃至安康市域地方话的“世外桃源”。
方言是一条河流,它源于祖宗的血脉。方言,如果是一个人的另一张身份证的话,我愿意让它来证明,证明自己是一个历经沧桑而又不屈不挠的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