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春
因水而兴、以茶闻名的紫阳城,不大的县城周边星罗棋布着珍宝般的名胜古迹和特色小镇,尤以向阳、洞河、毛坝、高桥、汉王、焕古为重。
早就听说,陕西好茶在紫阳,紫阳好茶在焕古。但我并不知道,盛产好茶的焕古镇是因宦姑滩而得名的。今天,我就是冲着“宦姑滩”三个字而来的。从古城西安出发,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前行,到达山清水秀的紫阳城。再从紫阳港乘船逆江而上,悠悠然前行三四十里,于临江绝壁处,倏然冒出一排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阁楼来,同行的游客欢呼:“看,那就是焕古!”
阳光透过薄薄烟雾,依稀可见茂林修竹,菜园小疏,郁葱花木,飞流山泉,耳边还有鸟鸣无数,焕古小镇俨然“空中花园”!
同船的人开始沸腾起来,大睁着眼睛,一个接一个精神抖擞地跳下船,迫不及待地向那花园奔去。站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举目望去,汉江像一条迷人的丝带别致地缠绕在小镇的腰肢上。云遮雾绕的小镇,更像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给我们几许遐想和向往。焕古镇,究竟是一方怎样的境地?“宦姑”一个多么引人入胜的字眼,小镇的脚下又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宦姑滩,当地人为何不用“宦姑”作镇名呢?“宦姑”与“焕古”之间到底有着多少牵连与故事?我想,在这里仅仅通过“顾名思义”是难以解释清楚的,也许,一切答案和期许,就在那一枝一叶摇摆中,一砖一瓦堆砌里。
愈是充满神秘,愈是引人前往。大家都满怀好奇,争先恐后访古探幽。前面石径小巷,忽上忽下,似一座迷宫。走进去,才知道,这里不仅是陕南风味小吃的集结地,小摊茶馆比比皆是,而且轻歌曼舞此起彼伏,令人如梦如幻,流连忘返。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 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我们满怀憧憬,左顾右盼,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小巷中,仿佛穿越了千年流芳的唐风华韵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古镇的腹地。正沉醉不知归路间,蓦然眼前一亮,一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浮雕画《宦姑斟茶图》立在面前一块偌大的石壁上,浮雕巧妙地引着壶中的泉水在地面流动,形成一道弯弯的渠道,连接着其他几个泉眼,缓缓地向世人讲述着小镇的前世今生。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刘冬姐,其父亲被诬陷含冤而流离失所,后被救出,辗转至紫阳县葡萄渡,在东明庵研习佛法,偶然间将山野茶树移到庵内精心栽培,并专习制茶技术,所制之茶,具有提神醒脑之疗效。后将茶树栽植和制茶技艺传授乡邻,受到百姓的爱戴。乡邻也为感激其赠茶技艺,便尊称为宦姑,久而久之便有了“宦姑滩”这一名字。
后来,此茶传至京城,皇上品用后,顿觉神清气爽,啧啧称赞,惊叹茶香超乎寻常。见其形似凤凰起舞,且形态曼妙,于是御封为“凤凰茶”,定为贡茶,广为培植。听闻此女身世,且得知缘由后,次早当朝对那转送茶叶的朝臣降旨,召刘冬姐进宫封侯,并为她已被诛杀的父亲沉冤昭雪。刘冬姐进京后,羽化成仙。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她,把葡萄渡(乌鸦渡)改称“宦姑滩”。后来设镇,名为“焕姑镇”。新中国成立后,又将“焕姑镇” 易名为“焕古镇”,寓含去旧迎新,勃勃向上之意,此名沿用至今。
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躲在这青山绿水间的焕古小镇,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美,而且更有着意味深长的人文美。两种美巧妙地叠加在一起,构建出一个丰富的意境来。青砖外墙,朱漆门窗,雕花实木走廊,仿古木柱整齐地站列在古镇中央,“焕古茶”的黄色旗子在风中飘荡,向远方的客人招手。绕过街心的茶楼,拾级而上,一座饱经沧桑的土坯房拨开了新的面纱。土黄色的外墙在烈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泥土的气息,露出的椽子上面挂着“焕古茶”的彩旗,青色的石板瓦诉说着房屋的历史。于熙熙人流中,找一街角小茶楼,要半壶清茶,坐在光阴的门楣细细品咂,那花开的芬芳,草木的味道,都是人间芳菲色,轻轻一捻,便成歌,成诗,成画。
听镇上的老人说,旧时的宦姑滩,由于靠近汉江边,水运方便,商贸发达,紫阳茶因独特的生长环境而畅销全国。新中国成立前夕,写有“紫邑宦镇”的焕古茶,也是通过码头、轮渡等流传于全国各地。随着水电站的建成,陆路交通的兴起,水路交通也逐渐衰微,古镇也是日渐衰微。
紫阳境内以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良好,形成了降雨充沛、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了天然的良好基础。自唐代开始归金州辖区,出产的“茶芽”作为贡品其时已饮誉朝野。《新唐书》载:“金州土贡:麸金、茶芽……”《华阳国志·巴志》上说,金州(即今紫阳、安康一带)境内“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所产“香茗”等皆纳贡之,意为当时朝廷将茶叶列为金州(今安康)地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贡品。1985年,陕西省考古队在汉江沿线进行野外考察时,于紫阳县焕古镇小腊子园遗址发掘出胡弦带板勾和波斯银币,现均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紫阳历史上曾与西域通商的有力佐证。
每一次踏访,都是一次心灵的置换;叩问历史,也是在聆听时光的回响。在焕古很多地方,大概我和很多慕名而来的匆匆过客一样,在这里不经意间看到一些历史遗迹,除了兴奋、敬仰,而且还有点淡淡的哀伤。
说不清为什么,在这初暖乍寒的季节,独坐小镇一隅,于静静茶楼间悠然品茗,心头竟忽然飘出元丰七年冬月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来:“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好一个随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