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陕南插秧
2023-06-13  来源:本站原创

□ 刘明bwC安康新闻网

这里是北方人眼里的南方,南方人眼里的北方。bwC安康新闻网

恒口因河得名,始建于宋、兴于明清,凤凰山、伏牛山南北相拥,恒河、月河纵横交汇,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让这里形成了50平方公里的田园,拥有3.5万亩的优质良田。bwC安康新闻网

今年的雨水和往年相比,显得有点多。我突然很讨厌下雨。北方的雨,我总觉得像北方的汉子一样,豁达、干脆、粗犷、悲凉之美,给人酣畅淋漓、通透舒坦。南方的雨,或许和北方相比则显得柔情缠绵、小家碧玉,在恒口则二者兼备。bwC安康新闻网

前几日孩子高考,我焦躁地一连几日夜不能寐。心情糟糕的时候,就连空气里的灰尘、都会让人觉得心烦,就连呼吸似乎都是一种错误。bwC安康新闻网

听着屋檐滴答的水滴声,犹如一根木鱼锤,嘀嗒地落在我的心鼓上。刷着微信、看着抖音……我一时竟不知自己身居何方? 看书吧。“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读着宋代诗人翁卷的诗,不由地让我想起儿时农忙时节的情景。bwC安康新闻网

bwC安康新闻网

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插秧、割麦、收油菜……所有的农活他都是行家里手。农忙时节我每天都见不着他的面。那时候不懂这就是赶农时抢收抢种。“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乡下,没有手机、电视,大人小孩在农忙时节几乎都没有闲着,大人有大人的忙碌,孩子有孩子的乐趣。bwC安康新闻网

春节过后,在老家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插秧。那时候都是邻家相互“帮忙”,俗话“换工”。每逢插秧时节。父亲耙田,我在耙上坐着。光着脚、手稳稳地紧握着水耙,这恐怕就是小时候的“坐车”吧。“噗通噗通噗通”……牛踏水田的声音,“啾、啾、啾”父亲嘴里吆喝着耕牛,手里的鞭子挥得很响,可是没有落在耕牛的身上,农村人都视为耕牛为劳力,舍不得打。bwC安康新闻网

秧田分为坡田和坝田,顾名思义也就是坡田是山坡上靠天吃饭的水田,坝田就是有灌溉保障的水田。犁耙拉坎子都齐备后,就开始插秧了。插秧的流程比较传统,村民们要先去秧苗田“扯秧子”(也叫拔芽子),把秧苗捆成捆,担到待栽种的田边,站在田埂上将一捆一捆的秧苗抛入田里不同的地方,做好插秧前的准备。接着,村民们就可以下田了,打线、插秧,一气呵成,几个弯腰、抬头之间,水田里就染上了一片绿意。bwC安康新闻网

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就是获得大人授权,让抛秧苗,看看谁抛得远、准。偶尔歇气时候,小孩们都争着抢着想去学插秧,大人们则默许,直到嘻嘻哈哈的孩子们一番“噗通”之后,大人们又把或漂浮在水面,或者直接插到了水里的秧苗,再一次重新插好。这个时候,邻里乡亲们是不会批评孩子,嘴里还不时地说“这帮混小子”。当然也有让人悲伤的事情,也就是那年农忙时节,我吃完饭在院坝旁若无人大声唱着,学校新来的一位音乐老师教唱的一首歌,歌名忘了,其中有一句歌词“哎呦呦,哎呦呦,跟呀跟着爸爸,学呀学种田……”。就是这句歌词,一下惹怒了父亲,对我一顿呵斥和臭骂,也就是因为这首歌,我被惩罚上坡去担小麦,直到我的肩膀压磨的皮都快掉了,才被放过。直到今天,还记得父亲最后气呼呼地问我“还跟着我学种田吗?……”。bwC安康新闻网

往事如烟,一幕幕手工插秧的情景封存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母一生保持着勤劳的品格,昨天我还回老家了,我说接爸妈去袁庄村看看秦巴汉水(恒口)插秧节活动,他们说“忙,走不开”,我也只好作罢。bwC安康新闻网

孩子高考结束那天,天也放晴了。bwC安康新闻网

沿着316国道,我径直把车开进了袁庄村。四周苍翠的青山之间,绿葱葱秧苗已经缓过神了,微风吹过,似乎有稻香拂面。秧苗的叶子随风微颤,似乎在窃窃私语;南山青黛、村落静美,炊烟袅袅,弥散出固有的芬芳;还有那犄角上系着红绸、脖子悬挂铃铛的水牛,也准备着插秧节暨文旅商贸活动的开幕式展演。身着粗布衣服的农夫,脚踩涓涓流淌的溪水,撸一把青草塞进水牛嘴里,它们悠闲地摇晃着脑袋,慢嚼细咽起来。bwC安康新闻网

bwC安康新闻网

飘扬的彩旗在阳光下,“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青绿色标语显得那么耀眼。bwC安康新闻网

“立夏小满插秧忙”。穿梭于稻田之间,书画老师们尽情挥毫泼墨,把家乡的情怀,融入了精美的扇面书画之中。淳朴的孩子们把画廊围得水泄不通,看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清澈灵气的眼神,这就是稻乡的孩子们。远处,还有一群群穿着汉服的游客小朋友,在阳光下、稻田边,显得那么自信、靓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家长再给孩子们讲着,要珍惜粮食、光盘行动……如今,曾经辛勤的劳作,逐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农事体验互动、文旅研学活动,早已成为了田园文化的商贸盛宴。“稻田拔河、稻田摸鱼、稻田摔跤”等娱乐活动与田园怀旧音乐会融为一体,吸引众多的游客。bwC安康新闻网

鞋上的泥巴,是从稻田里带出来的,我似乎觉得很亲切。恰巧这时,手机嘀嘀地响起,我忙打开微信,“醉美稻香诗中舞,灵动恒口画中游”,赵心琴老师的一副对联令我惊叹。bwC安康新闻网

“溪映明月、南山云见”,在一座小院的篱笆墙边,一幅农家耕作图赫然在墙面上,似潺潺流水四时景致、稻香鱼肥,与田里的泥土、秧苗浑然一体,浮现眼前是一幅丰收的画卷。bwC安康新闻网

坐下,看时光的倒影。良田沃土、水清泥厚,旷野披上树木葱翠,满眼皆绿,田野秧苗一层绿色的外衣,混合着泥土的气息,人们穿插其间,大地从此愈加添了喜气。bwC安康新闻网

夕阳下,小院里晾晒着一地麦子。田坎上,还有三三两两的人们,边走边说着什么。bwC安康新闻网

 bwC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