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承元
一、沈尹默人生轨迹变化之疑问
1.沈尹默1907年在杭州就认识了陈独秀,1917年也是沈尹默向蔡元培推荐,陈独秀才进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并把《新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编发。1918-1919年,《新青年》成立编委会,由六教授轮流担任编辑,沈尹默是六教授编辑之一。自1918至1919年,沈尹默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新诗18首。此为文学革命之前驱,为新诗开了先河。然而,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沈尹默却没有亲自参加,他在晚年《回忆五四》一文中讲:“说起“五四运动”,我自己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当时不是队伍中的一个战士,不过是伙夫之流,说得好听点,也不过是一名卫士,或者是一个伙夫头儿罢了。”这是在高度赞扬“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的文化背景下,沈尹默写的回忆文章,当不是虚言。为什么沈尹默没有成为“五四”运动队伍里的战士?
2.从1907年沈尹默在杭州任教算起,至1929年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出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沈尹默在教师岗位上已历22年,他为什么要别却教职,寄身官场?
3.1940年沈尹默应于右任之邀请,任国民党监察委员,1945年抗战胜利,沈尹默却在1946年去南京递交辞呈,辞去监察委员,此后三年以卖字为生,他为什么要辞官而以卖字为生?
4.1949年新中国诞生,沈尹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以满腔热情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歌咏抗美援朝,歌咏新宪法,歌咏新中国建设成就,歌咏新生活,积极传扬书法艺术。他先后评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沈尹默为什么能迅速告别旧时代,走进新时代?
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沈尹默的人生气质、人生道路决定的。
二、诗词书法艺术创作之路就是沈尹默的人生道路
沈尹默的祖父、父亲皆喜吟咏,工于书法,他的蒙师亦喜欢诗歌,并教习诗歌,沈尹默从小便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十四岁时在家读《红楼梦》数遍,并诵读李、杜、韩、白等唐人诗歌,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五岁时,从父命书三十柄带骨扇,并勾摹祖父所书桂花长篇古诗。1957年,沈尹默在《自述》中说“所以新旧学问皆无根底,只以自己兴趣所在是诗词与书法,因而不断暗中摸索”。沈尹默以诗词和书法立于天地间,闪烁于历史的星空中。
沈尹默的人生是诗词人生,书法人生,他是一位文士,我们为什么要让他当战士?他为官、辞官、走进新时代不过是为了有一个安稳的空间,足以支起书案进行诗词书法创作而已。
三、沈尹默人生道路选择给我们的启迪
1.既定的正确人生道路,要用坚定的脚步走下去,无论雨疏风骤,或是风吹浪打。
2.要始终将自己置于时代的主流位置上,营造良好的环境,建功立业。
3.准确估价自己的个性气质及能力。
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剔去枝叶看主干。
(作者系三沈研究专家、原安康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