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继平
沈尹默先生是海派书法的一面大旗。于二王法书,褚遂良以及苏米诸帖,无论结构还是点画,均烂熟于心,临写起来是形神兼备,几乎无可挑剔。其功力之深厚、笔法之精到可谓无人可及。抗战时沈尹默在重庆,闲暇时临帖无数,稍不满意就丢弃在字纸篓里。一次被于右任从废纸篓里检出一页沈临写的《兰亭序》,看了大为惊叹,即装裱成手卷而珍藏。
沈尹默学书立意高远,他独上高楼,博览群书,深厚的学养和诗人气质,使他的字中自然有一种飘逸清雅的书卷气,郭绍虞曾评论他的书法“妙在熟中见生,功夫得力于字外,纯从学问而来”,诚然,字外的功夫,实为他人最难超越之处。
近年来,沈尹默的书札时见于拍场,也许看惯了正规的对联条幅,再看看随意的尺牍手稿,会能感受到书家的另一番景象。古人云:“告不如简,简不如草。”此告即朝廷所书的诰令,书写时须极其庄重严谨,哪有朋友之间的书简随意?这里的一页尺牍,乃沈尹默写给好友潘伯鹰,无话不谈,颇有意趣。
今日之游至畅,乐极哀来,自是常理。归后稍事休息,床上偶一辗转,两腿筋竟大抽戾,曲辄不得伸,直辄不得屈,雅不似我腕之听命。而且酸楚不可耐,历数分钟乃已。困难中不得不仔细玩味,正可作一篇南岸移文读。今日妄论过多,合遭此厄亦未可知也。呵呵。但有话能欲谈,履川作字之遒肆,伯鹰之娟净,稚鹤之结实,皆我所不及。得此启示,受益良多。然却愿还以我之不足,略裁兄等之有余,此语想不讶也。至于船翁诗之华链,调甫句之新峻,亦为我所不能,到则却不敢恃己之短妄谈彼长耳。钝根人周旋于聪慧者之间,亦顿有聪慧气,自谓尚可教也。兄以为然否?三童子至可爱,小者尤逼人的非凡材,他日若有成,必在我辈上。但今日当且以凡材育之。眼前多可畏之人,使人发愤忘忧,大有不知老之将至之概,实佳幸事。兄等来日方长,或不如我所感之切迫也。一笑。所要诗别纸录一通附陈,希目入为荷。
伯鹰兄文几
尹默拜上 四月廿一日
履川、稚鹤诸兄并候
潘伯鹰也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精于文史,对文学颇有造诣。早年曾创作小说《人海微澜》等,于报上连载时甚获嘉誉,引起大文豪鲁迅的关注。
好友之间的通札总归是轻松随意的,此信的开首,说了聚会的开心以及过于疲乏造成回家的痛楚。然后还自己幽默一下,把伤痛归罪于可能是自己口无遮拦,“妄论过多”,然后“呵呵”两字,一笑释然。我们今天的网络语,常常于无法接聊之际,以“呵呵”代之,看来早已有之也。
沈尹默的此页尺牍,整篇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它可能还不算是沈氏尺牍中最为出色精彩的,但比起他过于正式的字幅书写,此则轻松从容,飘逸多姿。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沈老已八十高龄,由于他双目高度近视二千二百多度,几近于盲,但他依然能凭手上的感觉,将字写得俊逸洒脱。一九六二年,经上海市文化局等单位筹备,上海美术馆隆重举办了一次沈尹默书法展。
写得松,是书法的一种境界。当然,前提必须是具有相当功力的书家而言。若是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写得再松,那也不可能有什么境界。
(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书法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