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军
“老同学,给你带点我妈种的菜。你看这生菜,捏一把都能出水,吃一口脆生生甜丝丝。你看这黄瓜顶花带刺,现摘的,无农药无公害,你放心吃!”热心的老同学又带来一包自家种的小菜,每每收到这些,都是浓郁的乡情友情,轻易便能勾起似有若无的乡愁,一种对老家无限眷恋的悠长回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少小时读《归园田居》,怎么也分辨不出诗中的味道,长大后进城工作,埋首繁杂事务,往来林立高楼,城市的车水马龙让生活变得喧嚣浮躁。此时再读,自是另一种心境,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池鱼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久居闹市的游子盼望回到老家耕种田园,这便是对自由的向往吧。
老同学经常说起请我去她老家,看看老人家拾掇的菜园子,可惜总是忙忙碌碌抽不开身。从她的抖音视频里倒是能经常看到:园子不大,黄瓜四季豆在镜头里躲躲闪闪,辣椒红的绿的格外抢眼,西红柿晒得裂开了口子,紫皮茄子在阳光下油光锃亮。
同学老家离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约莫半个小时车程,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随同学住进城也二三十年了,但仍然丢不掉老家的菜园子,每天清晨都要坐公交回去招呼,看看瓜菜的长势,除草浇水捉虫,四季轮回,播下的种子一轮又一轮,长出的瓜菜一茬接一茬。岁月在变,不变的是老人对园子的炽热和执着,除了刮风下雨、头疼脑热,其他雷打不动,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究竟是什么让老人如此眷恋这一方水土?一次闲谈中,我透过老人慈祥的目光,读懂了她的热爱与赤诚。因为那是老家,是老人收获爱情生儿育女的地方,是耕读传家繁衍生息的沃土,是挥之不去的乡愁。种菜不是目的,回去走走看看,哪怕砖瓦房已经破旧,灶台积满灰尘,堂屋结满蛛网,但每个角角落落里,依然藏着讲不完的故事。这是老人的经历和回忆,也是教育儿孙的乡土教材:不管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老家永远是根、是魂,没有老家哪有新家,没有菜园子哪有餐桌上的瓜果飘香,做人不能忘本。
时代在变迁,变的是环境、是文明,是农村美、乡村富,不变的是对家乡的眷念和深情。老人能天天回老家照看自己的菜园子,究其原因是社会政策好了,农村的水电路讯发达了,群众生活好了,百姓富、乡村美、产业兴,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打开!
曾几何时,看书上说老家是治愈的地方,是适合发呆的地方,能够忘却烦恼和忧愁,捡拾儿时的快乐和纯真,多少人梦想在老家能有方小院,有块菜园,周末携家人回去侍花弄草,烧火做饭,寻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吃有味、听有鸟、玩有乐,老家的菜园子何尝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