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赋予牛山的灵魂与温度
2025-11-14 09:44:59  来源:本站原创

□ 朱荣军ect安康新闻网

当作家杨志勇的新书《牛山意象》赠予我时,我被震撼了:那些散落在牛山沟沟岔岔、山山水水、虫虫鸟鸟等碎片传说故事,竟被他一个个鲜活地写进书中,赋予生命,赋予灵魂,赋予了温度。ect安康新闻网

作为牛山人,我也跟着过了把“牛瘾”。这些天来,无数次翻开书页思考:是什么感动着我?从他的墨香中我能汲取到什么?思来想去,是我们共同的扶贫驻村经历唤醒了驻村记忆,是牛山美景、文化、精神重塑了我的老家情结,作品折射出的牛山魂让我们之间产生了浓浓的情感共鸣。ect安康新闻网

4年的驻村时光,杨志勇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了牛山的山水之中、民俗之中、故事之中、乡情之中,这里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作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他的笔下,牛山不仅是一部书,更是一部连续剧。牛山的魂魄、牛山人的向往和追求,都被他一笔一画地捞了出来,让我们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原来牛山故事,竟这般鲜活动人、牛山竟这般令人喜爱。ect安康新闻网

杨志勇是位用情至深的人。正如他在后记《拿什么献给这片土地》中写道:“生活在牛山脚下的土地上,我始终心潮澎湃,每天觉得眼前有看不完的美景、脚下有走不完的连心路、耳朵有听不完的精彩故事、手头有干不完的正经事情。”这句话让我深有同感,凡是热爱生活的人,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心之所念全是民生。倘若没有对生活的一腔痴情,眼前的大山就是阻隔现代文明的屏障。心中有情怀,才会诵出山高人为峰的豪迈。ect安康新闻网

我被他的文字感化了,遂想起我驻村日记扉页的那句内心独白:“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你才会对群众有多少深情。”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他驻村的每天,脚下都有走不完的连心路,心中都装着大大小小的百姓事。他白天下乡,晚上把见闻写进笔记里。这本书,既是牛山故事的集萃,也是牛山百姓的群像,更是牛山精神的具象——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的拼搏与坚韧、守望与奋斗。ect安康新闻网

牛山是陕南安康四大名山之一,72个传说家喻户晓。在作家的笔下,丰富成了100个故事、108个景点,所以他很自信地说道:“牛山是中国有故事的一座山。”ect安康新闻网

他笔下的牛山,之所以耐读耐看,就在于“意象”二字,把“意象”用活了,他写景不是单纯的描写风景;他写故事传说,也总能潜移默化地将其与新时代新民风的倡导结合在一起,于风景中可见当地之良好风气,于故事中可见人生之丰富哲理。ect安康新闻网

作者把山上生长的两种树,意象成耐人寻味的家风教化故事。在驻村的时候,他还常常举办道德讲堂,利用牛山流传下来的故事,教化村民要遵守伦理道德,倡导和树立文明新风。ect安康新闻网

再如,他在写《牛山之牛》中,从神牛醉卧人间的故事说起,相传很久以前,两头神牛负责天庭护卫,却玩忽职守,在工作日偷偷来到人间,遇一农户正在烤酒,不由分说放开肚皮畅饮,后因遭到玉皇大帝惩戒,将他们下放到现在的牛山。两头神牛被贬下凡后,发现这里物草丰茂,且乡民淳朴,对他们没有偏见,于是带领村民种植农作物,发展杆杆酒,辛苦劳作造福乡里,经年之后在悠闲自得地醉卧中安详离去,化为一座大山,被村民世代称作“牛山”。ect安康新闻网

《牛山意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无论怎么写,最后都落脚在乡村振兴,为那些民间故事赋予了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ect安康新闻网

这些故事,我从小听,长大后讲,却从未想过要写。就像牛山的草木,不是我不爱,而是因为熟视无睹,便不觉得它的珍贵。而他不一样,是“外来者”,用更客观的眼、更细腻的心,把牛山的一草一木、一晨一夕,都写成了“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与景致,就是牛山人的寻常日子,可在他的笔下,都赋予了牛山和乡亲的灵魂。ect安康新闻网

原来“美美其美、美美与共”,不仅是牛山的山水美,更是人们寻常日子里的烟火美、世代子孙的人心美——杨志勇先生把这份“寻常美”写活了,写到了牛山乡亲的心里,写到了广大读者的心里。ect安康新闻网

若说牛山景是“形”,那牛山魂就是“骨”。杨志勇的文字,恰是把这“骨”给立了起来。这魂,是牛山人的韧劲、拼劲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奋斗劲儿。因为这部书,将当地干部群众凝结成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后劲。ect安康新闻网

《牛山意象》中记录的许多人、许多故事,都是牛山魂的“活载体”。他对驻村工作生活日常里听到、看到的景致和故事,经过用心提炼和润色,让牛山的各种人文资源一一都变成了如诗如画、令读者梦寐以求的地方。他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可是这些饶有趣味的故事、别有情趣的景致,无不表达着他的乐观与豁达,表达着他对牛山的深情和“认准了就干”的坚韧和执着,希望牛山脚下乡亲们的日子持久好起来。ect安康新闻网

就像他在《春风吹过我的村》中写道:“要拿出攻坚拔寨的魄力和勇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气概,不获全胜绝不撤退。”“在这场伟大的时代战斗中,所有的参战队员只能向前冲。”这是何等的豪迈!更重要的是,他离开牛山五六年了,还在持续关注牛山、支持牛山发展,为牛山旅游的成功一直在献智献策、用情用力。如此气魄,壮志凌云,牛山的大发展还会远吗?我们当地干部群众有何理由不努力继续推进呢?ect安康新闻网

这就是牛山魂——敢想敢干,干就干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杨志勇先生自己做到了,他用真情和行动证明,所书写的牛山魂,不是为了博取掌声,更不是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是为了牛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弘扬,源源不断地为当地发展注入持久的动能。ect安康新闻网

如今,再看牛山,山还是那座山,但因他的文字,会有无数后来人的坚守,牛山之魂必将源远流长,惠及子孙和当地的稳健和持续发展。ect安康新闻网

 ect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