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久进
1995年退役后来到苏州,后来又把自己“嫁”到苏州。多年来,外甥女或者侄子都习惯在过年前通过快递给我邮寄一壶柿子酒。尽管我不怎么喝酒,特别是多年前体检被查出患有脂肪肝以后我就不敢再喝酒,但外甥女或者侄子还是会给我邮寄,理由是稍微喝点没事,毕竟苏州没有柿子酒,即使是网购也买不到。所以几乎每年我都有柿子酒喝,让我觉得在外过年就像有亲人陪伴一样,并不孤独。
陕南的气候比较干燥,所以总有人说陕南的冬天是“干冷干冷”的,但陕南人勤劳、讲究,无论再冷的天气也要提前酝酿过年的气氛,而在所有年货的准备中,自酿柿子酒是必不可少的。
在陕南安康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柿子树。柿子品种很多,安康旬阳人叫“火罐子”(很小)、虫苔(谐音)柿子(圆形的,比较大)、牛筋柿子(圆形,比较细长)虫苔柿子会让它在树上留到霜降,然后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制作柿饼,其他的柿子则会用棍子一阵狂打下来,一点都不会心疼,因为全部是用来制作柿子酒的。
柿子酒是我们安康人过年待客的主要酒水,即使桌上放满饮料,主人还是会煨一壶柿子酒。至于柿子酒的做法,其实也不算难。待柿子成熟发黄时,就把柿子打下来。首先把柿子剁成块,用玉米煮成稀糊状(安康人叫“窖子”),加酒曲备用。柿子、“窖子”、酒曲拌匀,放到大木缸(安康人叫木梢)里发酵,上边用稀泥封顶,可在七天后开始烧酒,放置两三个月后烧酒也可。
不过搅拌“酒母”是项技术活,也只有那些年龄大点的人才有经验,因为“酒母”的多少和均匀程度决定了柿子酒的度数和口感。在我们家,也只有老爸才有那个技术,自从老爸过世后,搅拌“酒母”的技术活只有求助叔叔了。
柿子酒可以是纯柿子,也可以煮点玉米和柿子一起发酵。一般人家都会加点玉米,据说酒劲大、酒味更好。等到发酵至酒糟味比较浓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制作酒了。我发现安康人真的很聪明,除了会制作柿子酒,就连制作柿子酒的工具都很奇怪。烧酒时,先在灶台上放置一个底锅,上边放一个直径一米,高七八十厘米的圆柱状的东西,安康人叫“井(音)子”,“井(音)子”主要是盛烧酒的原材料的,就是把发酵好的酒料放置进去,然后把一个木质长槽“榴子”斜着从“井(音)子”里边穿出来,里边高,外边低,呈45度的角度。“井(音)子”上边放浮锅,底锅和浮锅都加满水,但作用却不相同,底锅水要烧开,产生蒸汽用;浮锅加冷水,用于冷却。底锅水一定要烫;浮锅水却必须保持冷却,所以要不停地换水。这么做的原理,我的理解应该是:把底锅的水烧成蒸汽,把“井(音)子”里烧酒的原材料进行蒸馏处理,在浮锅水的冷却下,酒蒸汽顺着榴子出来,凝结成柿子酒。所以烧酒前,都会准备好很多干柴火,比如枯树枝、大木柴等。烧酒时,火一定要旺,且持续不断,这样烧出的酒才会出酒均匀。
快过年了,我也翻出了一直没舍得喝的柿子酒。还是去年的时候外甥回老家的时候给我带了一壶,一直没舍得喝,就一直放在那。想到煨一壶柿子酒,然后边吃边喝的样子,心里瞬间有种暖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