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
“坚持从我市‘三农’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把决胜脱贫攻坚作为优先任务,统筹落实‘五位一体’总要求,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产业支撑,找准结合点,打好组合拳,确保脱贫攻坚按期达标,奠定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展望第一个百年目标,就地区发展来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是当下最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们最大的政治,就是千方百计发展幸福民生,脱贫是硬任务,小康是硬表现,乡村振兴是硬指标——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际,以乡村发展实务讲,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也必须跃上一个新台阶、新境界。
什么是新台阶?什么是新境界?就是20字方针、20 字指标、20字状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内涵丰富,20字难度甚高,20字考验我们发展诚意和定力。
尽管脱贫攻坚对工作扎实的安康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但系统考虑安康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局部与整体关系,脱贫攻坚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也正是乡村振兴补短板、扬长板的过程。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这是安康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整体与个别、系统与环节、全面与局部同向同行、统筹把握、一体推进的经验,这一经验的外溢效应不仅在于安康对外工作形象的展现,更在于安康得以在脱贫攻坚的总体战中兼顾农村改革创新、农村新经济发展,这为全面建成小康,推动乡村振兴新起步、新布局、新机制宏观格局的形成注入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康的全面发展一直与减贫、脱贫的使命同向同行。从自发的扶贫开发、移民搬迁、产业带动,到因应全国脱贫攻坚一体化推进,安康在多数时候,都是把秦巴山区贫困人群的脱贫脱困放在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来部署。在整体发展中布局脱贫工作,把脱贫引入整体发展,这使得安康的脱贫攻坚基础可靠、工作扎实,整体工作一直保持“全省一流、全国上游”的较高标准。
2019年,全市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这涉及9个县区、22.9万贫困人口,相当于安康总人口的1/10。长期以来,安康秦巴山区一直有贫困面10%的说法,就是300多万人口中,有30万极贫人口,随着2019年的过去,这一说法将成为历史记忆。尽管贫困程度是相对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贫困指标认定,但几乎延续了改革开放40年的安康减贫济困工作终得善果——绝对贫困毕竟会随着2019年扬尘而去,剩下的,就是在新时代新站位新发展的观照下,全体安康人步调统一地奔向新的生活。这个新生活,就是全面建成小康,并进一步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挺进。
在剩下的时间里,全市脱贫攻坚是总攻的态势,所谓“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是很有战斗气魄的工作定位,它体现安康脱贫攻坚最后收官的自信。当然,自信并不等于桃园的桃子全部熟了而伸手即摘,越到最后,难度可能越大,越到最后,需要集中补短的事项更难,保持一以贯之的定力、保持攻坚的态势与合力,可能比过去更加需要强调,这项工作远未到松一口气的时候。持续推进综合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广“扶志六法”,更有效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或许比过去更紧迫。同时,“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长久之策,建立健全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脱贫攻坚总攻的过程中,更好地把乡村振兴融合一体,先行先导,以脱贫攻坚精神赋能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的全面综合措施,确保全部脱贫摘帽的基础更为扎实可靠,“两场戏做一台演”,这是安康2019年农村工作、农业发展的精彩剧目,安康为此充满必胜的信心。
考虑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的、具有发展周期、改革创新优先的社会性工程,市委市政府总体把握“20字”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先行,以综合性、总体性、发展性和法规性为总体认知,在树立乡村振兴标杆、实施“十百千万”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集中用力,确保安康乡村振兴建立在一个可靠的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市场主体振兴、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令人欣慰的是,安康乡村振兴,包括脱贫攻坚,当前的发展态势基调稳健,基础可靠,以“两业”为鲜明标志的农村新发展所释放的新动能不可低估,产业创收,就业增收,是现实因应之策,更是确保安康乡村发展长治久安、并因此焕发激情的安康良法。
千法万法,发展为第一法。对于转型中的安康乡村,新发展近在眼前,利关长远。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年“三农”发展布局具体可感,从社区工厂全覆盖,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乡村营造中普遍开展,从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引导、吸引有志农民返乡创业,到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领办经济实体,从强化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深度,创新建立以优势和优质为中心的多渠道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供给体系,到强化科技支撑、依靠“院地合作”模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从加强农产品加工利用、储藏保鲜等关键技术应用,到应用先进技术、专业装备和良种良法、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深刻改变安康乡村发展态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导性、政策性极强,落实好并以中央大政方针为指南深化安康农村改革创新,形势比以往更加急迫。这些举措,将在乡村产业兴旺的第一要求视野下,促进乡村发展动能的总体提升。
归根到底,脱贫攻坚也好,乡村振兴也好,第一步还是扎扎实实的发展。安康乡村发展的基础,是产业,是产业带动的持续增收机制的建立。规划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落到田间地头,落到每一个农民兄弟,这来不得半点虚假,首要的工作是什么?或者说破题的抓手是什么?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到的,“积极跟进农村改革发展新要求,切实保护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个积极性在哪里?创造性又在哪里?就在全力地、务实地、多形态地推进安康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村改革赋能乡村经济社会新发展。产权是最有说服力的纽带。乡村新产业,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新农民的培育,乡村新业态的打造,以及与乡村产业兴旺密不可分的乡村文明、乡村社会治理,其最根本的就在于乡村产权的落实,没有乡村产权的触动,说乡村振兴,只能是以虚就虚。今年,把乡村专业合作组织做实,治理“空壳”集体经济组织现象,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安康“三农”工作的难点和堵点,我们务必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从战术的层面积极推进。
安康乡村新发展,在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同步融合,它是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的一体两面。我们就是要下定决心,用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研判“三农”工作的新情况,注重补齐乡村生产关系的短板,在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和安康特色制度建设的长板上发力,以此促成脱贫攻坚如期收官、乡村振兴达成新起步新布局——千头万绪只抓牛鼻子,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大力建立有利农村产业发展吸纳要素的新机制,真正让安康农村活跃起来、农村生产力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