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璩勇
大凡好的散文,不过是发心声而已。所思所念既纯,矫作既去,然后寄托于文字,自有可观之处。徳绍老以75岁高龄始提笔为文,83岁决意封笔。7年间所作文章,其实无关名利。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我是一个太普通的人,以前从没有想过要出什么书。只是到了暮年,出于对母亲的思念,想用自己笨拙的笔写写我的母亲”,结果“转眼间七年过去,不仅写了我的母亲,还写了其他一些我想写的东西,拉拉杂杂,不觉得竟有了二、三十万字。”起因是如此简单,并无意要成为一个作家。而创作的规则也与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不同,“我没有更高的要求,只要我所写的事情和我的心理感受是真实的,没有捏造虚构,没有雕饰遮掩,没有故意做作就行了。至于文字表达的细也罢、粗也罢,美也罢、丑也罢,什么也不像也罢,都是次要的。不怕不美,就怕不真。”他坦言他的“心语短歌”中存在“似是律诗,却不合格律”的情形,也深知“诗是要讲意境的。”
不过,“真情是基础,是灵魂,没有真情的诗意是虚情假意。因此,我宁可缺少甚至没有诗意,也不能脱离真情,这就是我的态度。”这种为自我而写作的目的,结合以亲历纪实为主体的题材,所产生的文字出乎意料的质朴耐读。几乎是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搞铺排、无意过渡,不讲渲染,忽略照应,这种淡漠于文章写法的文字,却恰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与你相对品茗闲话,无意为文文天成,你轻松的阅读如同轻松的朋友闲聊,可以漫不经心,但是渐渐被紧紧抓住。在一些人看来,一个认真处事待人却半生坎坷的老人将他80年岁月中的难忘篇章道出,必然有不吐不快的心结。
当然,一个普通老人对过往岁月人事的回味所以能够吸引人连续数日捧读,确有奇崛之处令人击节欲饮。然而恰巧在这里,吸引人的反在于行文中所无意间展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视角,是这位耄耋老人轻抚世事云烟、无意是非恩怨,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人生境界。这境界是真境界,在他回溯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坎坷艰难,对那些有意无意伤害他的,无名无姓一笔带过;2010年,手术失败使得80岁的老人左目失明,老人的记录文章 对相关医疗人员同样讳去姓名,甚至在结尾处,还期望医生“如果能从中获得了失败的经验,也许以后能少犯这样的错误”。而对曾经帮助过哪怕只是笑颜暖语,锱铢必及,感怀不已。平淡不是平庸,不是淡而无味。作者将丰富的阅历与情感用最朴素的话表达出来,文字功力其实最是紧要。“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中趣味,要读者自己去领略。作者有一首咏麻柳老桩的诗,“心空皮糙年迈翁,铮铮傲骨显雄风。阅尽沧桑人间事,仰面蓝天沐日红。”这是老人78岁所作,我觉得真好。现在老人因为视力的缘故,已经决意讲写作告一段落,他在序言中说,“我对仅存的已经很差的右眼必须倍加珍惜,在有生之年,还要靠它让我能生活自理,还要用它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享受社会的文明进步,享受亲友的至情”老人的决定十分英明,与享受生活的美好比较,文章小道,当弃之无疑。况且,还有这本《暮年我心》可以自傲呢?祝老人慢慢享受这美好吧!2013年7月6日午后,天热心静。读书即毕,遂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