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西
对于一个不懂画的人而言,很难从这种艺术形式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对于一个不喜欢文字的人而言,看别人的作品能够不走神,也是一件难以奢望的事。但赵心琴的画和字都有能够吸引你的地方,那种从一笔一划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香味,那种来自最古老土地的淳厚的温情,让人找到了自己的同类。
《听琴诉说》是赵心琴最新的收获。这个从安康秦巴山脉里走出去的女子,在热闹的都市里一直频频回首。那些沉淀在心灵深处的记忆,那些时时萦绕在耳畔的乡音,那些小溪,那些草垛,那些人,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赵心琴。而现在,赵心琴选择了一种非物质的回报方式,字里行间丝丝缕缕的,只有绵绵的爱。
就一个更广阔的范围而言,赵心琴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外表和内在看起来都还过得不错的人。虽然美术创作作品在省级以上展出过,虽然发表过100多幅作品,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11次,赵心琴仍是她自己,始终挥之不去的,仍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美术上的成就让赵心琴的心落到了实处。西安美术学院的出身,却因各种原因离开画笔多年。这是赵心琴心里的一个结。正所谓失去便是得到,赵心琴有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果实,文字。从1981年就开始文学创作的赵心琴,已经有约15万字的文艺作品发表在《文化月刊》、《中国旅游报》、《中国美术报》、《陕西日报》、《长安》等全国多家报刊上,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被《女性新潮散文选》、《青年女作家精美散文选》、《全国画家散文选》、《陕西女作家·三文卷》选载出版。而《听琴诉说》,让赵心琴对自己有了一个阶段的总结,底色是暖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赵心琴的《听琴诉说》,收录了她时间跨度长达十几二十年的一些散文作品,这也是数十年的生命中,赵心琴最不能忘却的那部分。父亲母亲、老公儿子、舅舅姨妈、同事朋友,读了这本书,就走进了赵心琴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带着生活暖暖的味道。变化成文字,它就不再是一个女人的絮絮叨叨,它是有生命的,活色生香的,带着体温和表情的。赵心琴用文字组成了一本书,再用自己的画给这本书增添了双眼皮,明眸善睐的样子,含情脉脉的,一切都因此生气而灵动。
赵心琴在诉说自己的历史,关于一个小姑娘的成长,关于一个人的喜好,关于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赵心琴是大方的,愿意将这些说给人知道。赵心琴笔下的历史,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其实已经慢慢淡化,年轻一代甚至对此相当生疏。只有赵心琴这样的有心人,有着深刻领悟力的敏感的人,才会将这一切记下来,将个体与整体的命运,将个人与家国因缘用一根细细的丝,慢慢地呈现。
对任何一个用心活着的人来说,可能一下子还不愿意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对一个普通的个体而言,似乎也承担不了这么厚重的使命。他们只是一些愿意好好活着的,用心来感悟生活和生命的人,有着小范围的自娱自乐,比如赵心琴。所以看赵心琴的文字,一个一个分开来解读,似乎并不怎么样,也不能说明什么。就是这些朴实的淡淡的文字凑在一起,却突然间有了无限的生命。
书为什么会有香味呢?因为文字有。而文字的香味,全来自于作者心灵的花瓣。赵心琴的《听琴诉说》,装满了一个人的故乡和童年,充斥着一个人浓烈的爱与淡淡的忧伤。而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故乡依然还在,童年已经走远了。赵心琴用文字为我们留住了这一切,那些恍惚中的花香与星光。
她要说的,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