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专栏 > 谭西
湖中梅影处
2019-03-15  来源:本站原创

谭 西d7E安康新闻网

传说总是优美而动人的,因为不可能再回去。单凭着自己的想象,我们谁都愿意朝最好的地方去憧憬。所以我们心中的历史总是完美的,或明或暗地往下传,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7E安康新闻网

我们到了喜河,就知道了许多关于喜河的典故。有人领我们去看了一块很有趣的石头,正应了“山如眉黛”那句话,青黑色的石头静静地卧伏在汉江中,上面长满了青草,很有一点妩媚的样子。因为其状如鳖,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鳖石。鳖所在的河叫梅河。解放前,鳖石上有一棵很妖娆的梅树。石上二三米厚的沙土,全部滋润着它。太阳出来了,梅花袅袅婷婷地开着,芳香而迷人。水是那样的清澈,夹杂着阵阵清香,“湖中梅影”成为当地一绝。据说鳖石能够跟着江水往上涨,所以不管水有多大,梅树都是安然无恙,这显然是很神奇的了。但尽管梅花暗香绽放,总归“梅”“霉”同音。为了讨个吉利,所以改名喜河。1949年发大水,梅树被冲倒了,“湖中梅影”从此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念想中。d7E安康新闻网

陈德斗,中华民国31年出生,“喜河四大才子”之一。父辈开油坊,雇了十多个工人,进行小作坊加工,算是当年喜河镇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是目前在世的极少数了解喜河文化历史的当地人。“比我年纪大的没文化,有文化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都糟蹋了。”陈德斗说,带着一种落寞的神情。他小时候,汉江两岸杂草丛生,狼就在河边潜伏着,冷不防地一下子冲出来叼走牛和羊。d7E安康新闻网

当年喜河镇的房子,两头都有庙,小街整整齐齐,细细长长的。作为当时水陆交通的要塞,喜河很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码头,经常来往的船只不少于百十只。上汉中,下安康,所有集散物资都在这儿上下船。清朝年间,关中棉花大量流入四川,四川的工艺品途经这里运往西安,所以沿路的七八家旅店天天爆满。最繁华的时候这里还有一个黄州会馆。因为镇边档山上庙里的香炉上写着“汉口山”三个字,所以这儿也俗称小汉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这里依然很兴盛,运往紫阳和岚皋的救济粮都要从这儿过。水码头一直延续到1976年,后来公路修通了,水运就衰退了。d7E安康新闻网

“喜河八景”中除了“湖中梅影”之外,还有荡晴白带、玉带缠腰、苍龙碰头、白鹤戏水等,现在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完整地记得了。阴雨连绵下得久了,天要放晴时,就能看见有丈把宽的云雾带缠绕在档山中间。上下相隔都是400米的样子,恰如其分地绕在山腰上,整整齐齐的。这种景象现在还有,只要出现了雾带,就一定会天晴。这就是荡晴白带。蔡河是喜河境内的一条小河,出口就是汉江。据说很多年前有一条龙从蔡河出来,不小心一头碰到岩石上,碰了个大洞出来。d7E安康新闻网

石佛寺也是喜河的一景,一座千年古刹,前殿供的关云长,后殿供的观世音,现在只剩下观音老母的佛像了。每年的正月初一,2月19 、6月19和9月19, 都有善男信女去朝拜。寺里有一幅石头刻的对联,上联是:天怒愤荆襄扫除潜统,下联是:风潮息海岸普度慈航。横批比较有意思,一个高僧在上面画了个二龙抢宝图,就这样完成了这幅对联。d7E安康新闻网

有人跟我说,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想景不如梦景。细细揣摩,这句话还是很有意思的。站在汉江边上,想着那幅“湖中梅影”图,想着那些洁白的云雾,想着那条撞疼了脑袋的龙,想象这里当年熙来攘往的样子,历史与幻想一下子就展现在了眼前。d7E安康新闻网

 d7E安康新闻网

(责编: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