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
“办事难”是个老话。这些年,办事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疲。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治理,人在处理,事在曝光,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行政审批年年在减,政府职能着实在瘦身,可只要审批在,“潜规则”的魅影就挥之不去。政府能不要审批吗?当然不能。市场经济并不剥夺政府的全部资源配置权力,政府毕竟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手、政府的手都是两只重要的手,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问题的关键不是审批的存在,而是如何审,审什么,谁来审,事情怎么办,谁来办。紫阳县实行了一套便捷高效的服务办法,让群众办事不再成为难事。这个办法,核心管用的有三点,一是一减一增,减少审批事项,增加政务大厅审批项目。全县所有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大厅一个窗口办理,这比其他县走得更彻底。二是限时办理,实行数字程序管理,限时一到,网络系统发出红色警报,谁不办瞒不住。三是第三方监督,对整个办事程序全程监督,绝不让大厅程序扭曲,办理环节出了问题,处理问责一定跟在后头。紫阳县把行政审批降到202项,据说还要降,所有项目都在大厅,部门不留一件一项,都在阳光下晒着,部门失去私下操作的空间,权力也就失去寻租的可能。这样的做法,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决策者需要面对部门可能的不满乃至忿恨,甚而危及“乌纱”,但群众欢迎了,上级满意了,赢得的是“最大政治”。看来,办事难在现行制度下,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治之症。紫阳县的做法百分百值得推广,当然,就看我们有无“巨大的政治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