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上半年以来,按照中省市新要求,市直和县区部门陆续下到所包联扶贫村,上手开展实际工作。对安康贫困村而言,贫困因素有共性表现,也有个性差异,所以“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到册、权责到县”的新要求新落实,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近期了解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展工作情况,感到从镇村层面、群众层面、责任单位层面,大家都有改变贫困落后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三年帮扶,能够改变贫困面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有提高。调研中大家都谈及一个问题,就是扶贫到底扶什么?大家有一个共识形成:一是要扶信心,贫困往往贫在信心,困在信心,面对落后状况,干部没信心,群众没信心,信心决定希望,心中无希望,再扶也是无根之木;很多村干部长年外出打工,有什么办法让干部党员回来和群众一起共扶贫?二是扶产业,山水田园路宅,核心的或支撑作用的还是产业,选准脱困产业,发展长效产业,让产业富及多数人群,才能解决一个村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三是扶基础,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绕不过去的坎,但扶基础也有个因地制宜、有个集中人口产业布局优势的要求,一切围绕人走,围绕产业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仅仅为了上工程、揽投资;四是扶感情,带着感情到千家万户去,去跟群众交朋友做亲戚,这不仅是群众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如何激发群众改变贫困落后自觉意识的根本途径;三年驻村,能否住得下、住得稳、住得群众高兴欢迎,情感是个试金石。笔者看到,很多部门派出专职工作队员,打起背包驻村,做出长住的安排,而不是“走读”,群众默默赞许,这令人欣慰也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