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赶热闹在岐山品尝臊子面,留下蛮深印象。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在整个关中和陇东最流行。读《水浒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奉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事发地就是陇东,那臊子便是要用来做臊子面吃的。说到岐山,“凤鸣岐山”,“封神榜”,“周公庙”,“岐山臊子面”,都是重要的口碑,现实人记住更多的是岐山臊子面。“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笔者的舌尖记忆是:回味酸辣,筋韧爽口。近十年,是安康的农家乐发展的高长期,不幸的是也是回落的十年期。外地游客到安康,图的是安康的青山绿水,更贪的是一口安康的土饭土菜,一度时间到安康吃农家饭,成了安康生态旅游的一个招牌。问题是现在这个招牌有些风雨飘摇,名不副实,本地安康人对农家乐可能是又爱又疼,爱的是它的平民气氛,疼的是它的变异。安康农家生活,在陕西都是具有独特文化品质的,有异于汉中,更有异于商洛,秦巴隔南北,造就了安康民间饮食的南北兼容风采,其适应性接受性记忆性都是可圈可点的。农家乐旅游,是安康生态文化旅游的一大支,甚至说是基调也不算妄言。我们期待重大的旅游项目,希望建立安康生态旅游的制高点,但同时也可以把农家乐做得更筋道些。随着安康农村人口的迁移,许多新的乡村人口集中区形成,许多因迁移荒弃的农村生活环境,以及新的乡村生产方式的重建,这些都为打造乡村体验和休闲游提供了可能。应当再次审视安康乡村旅游的不足,建立再造的规划、政策愿景,实行安康乡村旅游的二次创业甚至革命,使之成为安康旅游的传统文化地标,把这个品牌打牢、叫响,夯实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有效支撑起安康整个生态旅游的金字塔。
■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