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烟让很多不该消失的“消逝”了,所以我们现在讲“找到乡愁”。“乡愁”就是传统,就是一方水土,就是一方人的情感来源。我们做生态文化旅游,既是做山水,做田园,做美食,更是做情感。
情感的载体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固化了的传统村落。
生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自然的,一是文化的,这二者相融,才有全面的、本体意义上的生态。如果提起“生态”就是指“自然风光”,那是片面的,这忽略了人的存在,“人的生活”才是生态的核心内涵。
保护传统村落,是我们做生态旅游题中应有之义,离了它们,我们可能缺失太多而使旅游本身不成立。安康自古天远地偏,这正好为传统村落的留存提供了可能。日前,省住建厅公布了我省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单,我市有40个村名列其间且位居首位,这是令人欣喜不已的。其中有6个村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名单情况看,我市这40个村中,只涉及5个县区,这显然不是我市可以入列的传统村落的全部,余下的5个县,传统村落的资源是明显的,我们期待第二批能够全部纳入。仅以当前这个比例看,安康的传统村落当在80至100个之间,可以号称“传统百村之市”。
对于传统村落这珍贵的自然人文资源,保护的目的当然是利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复,为纷繁的现代生活人群找到重访传统的一个入口。在保护中,有建设,有恢复,甚至有再建、再造,这就为我们的保护重建工作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认识和实践命题:怎样保留而不是人为损害了传统的“真谛”?即便是重建,也应当找准该文化的本真,而不是想当然。
安康以田园为主的农耕文明,以汉江水运、古道为主的商旅文明,是我们传统文明的独有,许多留存下来的传统村落,都集中展示了这些文明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传统村落中如何抓住传统文明的鲜明点而着意放大,体现有机的继承与发展,形成必有的文化特色,复兴一批特色小镇、古村,如此做便必然不负安康“乡愁”之味,我们的保护就更加有了经济与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