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
安康市图书馆今年做了一个读书征文活动,据他们统计,收到省内外大量来稿,来稿作者有老年人、老干部,有外省的,量最大的是学生,似乎他们的老师进行了有组织的投稿,在外省作者中,也有在职干部,还有农民兄弟投稿。一个现象是,在本市作者中,没有一件是标注干部身份的。这个信息在安康的微信圈中流传,有微友调侃说:安康的干部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
在征文中没有本地干部投稿,当然不代表本地干部压根儿就不读书。但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干部不读书、读书少也是一个事实。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总是在学习中前进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学习借鉴的结果。说学习是“闲得慌”大抵是站不住脚的。
从体制和制度安排上看,我们从来不缺乏关于学习的位置,每年有计划,年度有考核,学时安排也还算严格,课程设置也算丰富,统一集中学习,在岗业余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员工,这些成果每年也会在各类年度总结中占有相当篇幅。但较起真儿来,总感到我们的学习不是那么一回事,经不得实际的检验,在工作运用上,半吊子那么多,在岗不明职责,在职缺乏素养,大而化之的时候多,求真务实的时候少,至于很多岗位需要的专业精神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单位看起来人一大堆,用起来就是那么几头老黄牛,我们常常总是感到单位缺人,缺专业人才,缺精益求精之才。在对外交往特别是新型招商引资中,我们很多时候对话不畅,盖因为不懂、懂得不多、懂得不深,在这个充满专业主义精神的发展新时期,这样的缺陷真正是很可怕的。
“十二五”马上就要结束了,安康的“十三五”起航,从目下官场层面和社会层面,大家寄望很多,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两个计划期之间的衔接工作,可谓紧锣密鼓、风生水起,这是安康发展的既有惯性,也是国家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政策使然,一些重大项目落地启动,一些重大发展的社会共识在有力地形成,好的开局给人们信心,特别是给安康未来的五年以真金白银的信心,这是我们格外看重和珍惜的。但好的项目,好的政策都要人去落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领落实的主导力量还是干部,就是那句老话: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队伍的状态如何,的确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在“十三五”走多快、走多远,走得多么华彩,走得多么事半功倍,这个问题更需要理性判断,优先破解。
市委书记郭青日前在《安康日报》撰文指出,对于安康大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而不能消极地“尽力而为”。对于这样的判断和要求,我们身处安康工作环境格外有感触。全力以赴,是意志更是专业准备,是清醒的前进,是有目标指导的努力,是对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精准的把握,所以才能够有全力以赴、信心十足;相反,“尽力而为”,或许看起来是一种坚定的精神,但显然心中并无底数,有哪黑哪歇的嫌疑,更或许只是看重了努力的过程,对于必须的结果缺少定准和定力。这显然不是安康未来发展应有的精神状态,更不是加快安康发展提质增效、创造创新的专业储备。
市长徐启方在一次政府常务会上严肃地指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相当一些部门领导中,还没有真正解决好新形势下的解放思想问题。不少的领导干部,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行政主导意识层面,很多机遇在他那里不是稍纵即逝的良机,相反是顾虑重重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行政决定论”影响很深,用行政决定市场,民主精神、专业精神、法治精神可能是严重缺乏的,再加上群众路线精神的弱化,很多势头很好的工作、项目,最后做得七零八落、大打折扣,群众有意见,上级不满意。
解放思想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很对。从学习中来,更对。在我们并不发达的地方,思想的解放,思维的转变,恐怕更多的是要从对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知识,包括必须的专业修炼中来。扎实的行政历练、群众工作经验,加上同样扎实的专业养成,可能才是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的理想路径。这些,不学习恐怕不能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灵机一动就计上心来。
经过连续多个“五年计划”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有力的发展,安康面临的“十三五”发展期,一方面是投资前所未有的涌流期,同时更是风起云涌的转型期,各种新的体制、机制需要完善和建立,各种新制度、新模式需要加紧改造和重建,我们所面对的几乎所有产业形态、社会文化建设,事实上都需要以新的视野再度审视,很多方面是创新的重点区域,很多方面是改革的深化区域,也有应该大胆放弃的方面,革陈出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紧要。比如我们循环工业发展中链条衔接问题,我们新型建材业领域突出做大做强问题,比如我们大跨度发展“飞地经济”仍然需要对体制机制活化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大打富硒牌、大推富硒产业中,需要一盘棋整体联动问题,比如我们“三农”发展中最迫切的深化农村要素改革创新、激活农村生产力问题,比如我们依然还比较陌生的资本市场进取问题,还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互联网思维下我们的理念和产成品如何在市场中走得更远、更强问题,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真实的坎儿,需要勇敢地迈过去。
这样看来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必须的,也是当务之急。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学习新事物、在岗充电的整体机制。学习的方向、方法是什么,我们在现有条件能搭建起一个什么样的有效的学习平台,我们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安排、学习结果应用、学习制度强化,如何迫切地建立起来,我们的学习动力在什么样的机制上得到有力的激发,我们紧迫地需要哪些学习优先,我们学习的长效性如何体现在制度执行的层面,我们的各类学习建设活动如何有机地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人群建设,这无数的设问,都不是文人的骄矜,的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尽快建立在日常的层面。
向学习要本领、要精神、要责任、要落实,这或许就是一个不能打破的逻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