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
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如何推进中国发展,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人自己的发展事宜,并有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让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做贡献、领风气,“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无疑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性视野。其振动力是强悍的,中国式发展道路,已然不再是一个讨论层面的论题,而是真实的实践,而这个实践正在开花结果,也以春风绿原的状态,在全国各个层面生根开化。
作为“四个全面”的表达端,“五大发展理念”既是观念,更是路径。这个路径的适应性,既适应中国各地的实际,对于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毫无疑问也是一个贡献意义上的判断。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心得:尽管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但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准确把握则是考验一个地方能否在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唯一推手,这显然是一条中间线,偏左与偏右,或出线,都将带来失误与发展不足。
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下看安康的“五大发展理念”,也显得急迫而有意义。尽管在市委、市政府层面,在自觉并创造性的按照中央的新要求部署安康未来五年的发展,但在实践层面或者微观认知层面,“五大发展理念”是否已然入心入脑,要打一个问号。传统的、纯行政的、短期行为的、纯经济的、拾到篮子都是菜的认识与工作把握是否存在,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一个高远的眼光,只看一年两年,只看到“到手的铜而看不到隔手的金子”,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在微观经济层面,比如工商实体经济层面,或三产服务业层面,或农业经济层面,是否也存在只顾眼前,只做产品看不到产业,只看到自己的脚尖,而看不到产业体系和更大范围更大系统的合作机遇,或者我们与新经济隔河相望,就是不敢或不愿意脱脚下河到风光无限的对岸去,比如我们一些经济合作组织,长久地停留在形式上抱团的层面,而不能深化合作,更没有在高一级的层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济、重造制高点的新经济形态,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还是自己的小门小户、小家过着小日子,遇到大的发展难题和重大发展机遇,仍然是隔水兴叹,无所适从。由于不能在要素盘活、要素相融和要素低成本扩张上建立宽广视野,我们的一些优势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经济的层面,做不大,走不远,稍有风吹草动,就陷入困境。
自觉地用“五大发展理念”审视和指导我们的发展,不仅是政府层面要把握的要义,在微观经济层面,同样需要正确及时的把握。在这个问题上,显然不能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和实体的两炉火并为一炉火,才光焰万丈。因为政府不能代替企业,也不能代替资本。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发展态势下,这两炉火必须相并相向,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准确地抓住重大机遇,把每个机会都化作新动力,成就新发展。今年四季度以来,市委、市政府在不同层面和平台,传递安康“十三五”发展改革创新的重大信息,廓清发展路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这实际就是新理念在官民层面的一种对接,一种相融,这些活动所展示的反应是积极的,各个方面有了良好的预期。近日,市政府七位市长郑重和安康青年创客见面交心,在热烈的对话中汇聚了安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精神,在社会和舆论层面引起的正向能量不可小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十个普通的汉字,却是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更长时期发展的总纲绳,纲举目张,“五大发展理念”,就是理念,就是政策,就是路径,就是创新点,就是着力点,就是价值点,就是政绩观,就是工作方法,甚至就是具体的发展项目和发展重心、发展热点,谁吃透了,谁主动与自己的实际结合了,谁在这个理念下把自己的优势做到最大最强,谁必占领地方或区域发展的先机,谁也才能走在一条事半功倍的良性发展道路上。反之,在这“五大理念”上纠结或走弯路,也必丧失发展的良机。
在“五大理念”与地方发展实际结合上,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就能获得诸多兴奋点和关注点。
就创新而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点线结合的行政管理服务体制,最大程度激活运作机制,建立服务品牌(哪怕是口碑),对于安康是急迫的,甚至是首要的。产业形态创新,扶大扶强、产品选优、产业政策与政府基金扶持整合,投资结构调整(PPP),这里面我们有巨大的改革创新能量和空间可以释放。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极大地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跃度(如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股权化、农民宅基地、房产、生产设备资产化、农村土地整理市场化等),加快农民职业身份转换,培育农村有城市工商资本有机参与的新型市场主体。促推民营经济唱好主角,打造一二三产相融相通的区域意义的商贸流通中心(如天贸城、市域和县域电子商务平台等)。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房地产业、传统农林水产业、生活类服务业等),适宜区域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关照乡居资源综合利用等。
就协调而言,体制与机制如何协调,体制不敢因时因势而动,机制大抵也会僵化。产业与产业如何协调,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如何协调,在优势选择中如何突出特色。增长与增收、城市与乡村如何协调,涉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如户籍、城乡保障、赋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等)早创新快创新问题。保护与利用如何协调,标准与品牌如何协调,政府扶持与企业自主如何协调,全民创业与建立区域经济强势如何协调,等等。
就绿色而言,应当在实践的层面更好地处理妥当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数量与品质的关系,产业与产品的关系,产品与特色的关系,生产与标准的关系,政策与机制的关系,包括效益与成本的关系。绿色对于安康来说,一是生态,二是循环,三是最佳成本,四是可持续发展,五是人文环境(创业、个人实现、行政作风和社会风尚),六是市场占位,七是高效益,等等。
就开放而言,安康的开放源远流长,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是不二法门。开放是个综合体,涉及体制机制和经济实务、文化传播的多个方面,所谓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商流、物流、文化流、智能流充分涌动,显然不简单是招商引资。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与成效是开放机制良与劣的集中检验。体制开放,体现在观念、机制、制度及社会文化氛围的多个方面;体现在环境建设与监管的有效结合,文明气氛、合作与契约精神、法治效应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体现在开放机制的内外兼修上,对内协调共识,生成共动效应,对外协调利益,建立统一利益生成立场,形成新经济条件下广泛的合作共赢,等等。
就共享而言,在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战略下,如何千方百计地增加全民收入,缩小贫穷面,扩大中产阶层比重,这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地方发展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目标点。发展最好的检验就是民众的收获感、成果感,最终体现在民众的幸福指数的提升上。这方面,可能更是安康这样一个连片扶贫区最大的发展实务,小康建设与脱贫攻坚,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更加关照乡村这一极,全民创业与合理就业,普惠民生与底线民生,社会保障的多元化实现途径,民生产业与民生事业(如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关系摆布),供给与消费改革,更加关照供给侧改革调整,在市场和政策两个层面激发消费优化与理性扩张,建立稳定有序的区域基础市场,等等。
“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的,更是地方的,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安康未来发展的制胜法宝,就是掌握了良性发展、强势发展、福祉发展和质量效益发展的金钥匙,我们当深思并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