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
作为中国企业界一个标志性话题人物,郭广昌总是能够引发社会和媒体的不断关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的郭广昌得到媒体的热切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次大家关注的,则是他在全国政协会上提交的提案。议题当然很高远,是中国当下要紧的话题,或许别的人也能思谋到,但说出来提交出来的却是郭广昌,我们为此向郭先生点个时代赞。
郭广昌建议政府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中去,希望国家层面充分调研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因地制宜导入核心产业参与精准扶贫,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民企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
拿出这样的提案,至少说明以下五点,一是郭广昌一直在关注国家“十三五”的脱贫攻坚工作,他有研究,因此有了想法;二是他看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不单是党委政府的事,换句话说,不单是干部的事,事实上在国家的部署中,也包含了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的义务和责任,全员动员方可五年见大效;三是脱贫攻坚看似是政治任务,实质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因此它必然要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不单是一场政治会战,郭广昌从中嗅见了产业发展的新机。四是郭广昌一定认真研究过国务院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及其相关政策,产业可以参与扶贫,可以让贫困面脱贫,这是有律可遵的。五是工商资本向农村、农业、农民转移,是国家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轻视的方向,这是个机会,而且是转型的先机所在,郭广昌敏锐地看到了。
就产业而言,上海复星集团的产业布局是多方位的,尽管郭广昌们更看重一线城市的制高点与辐射力,但这并不影响他把视野放牧得更远。就安康而言,我们对上海复星以及郭广昌的感知来自于具体,那就是安康高新区天贸城项目。这个项目尽管只是上海复星在全国布局的众多点中的一个,但它对于安康,对于秦巴山区的聚合辐射带动作用是可以深长期待的,这也是项目为什么得到省市及周边地区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安康天贸城项目,既是安康的翻身项目,也是郭广昌团队在西北地区的战略布局,这种先声夺人的效应目前正在显现。
因此,郭广昌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民营企业更好参与脱贫攻坚,既是一步新棋,也是郭氏团队一以贯之对时代变化、国家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相信这是他深思之后的智慧结晶,也相信在他的那个智慧圈子已然赢得积极反应,所以说,郭广昌所提出的这个提案,或许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智慧,它最有可能代表的是更多人的共同想法,这就有了重大意义,它反映出来的是中国工商界对国家“十三五”重要发展事项的总体认同。“十三五”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的大事情,它既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政治担负,更是国家整体走向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这其实更多地反映出国家发展的大命运,所有的人,所有的经济体,包括社会组织的命运都在其中。从这一点出发,郭广昌在提案中提到的“产业扶贫”,意义是重大的,他说到了点子上。
扶贫也好,脱贫也好,都是阶段性的任务,而这个过程反映出的则是长期性的要求。在目标性上,它或许是单向的,在实现的方式方法上,则必然是复合的,带动的是综合进步。中国的发展,从倾斜式不平衡性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平衡发展阶段,是历史的赋予,也是大国经济的必有规律。地方发展也同理,从不平衡走向平衡,这反映经济的新特性,从局部性走向全体性,这同样也是对现实性的把握。比如地方“十三五”的脱贫攻坚重大任务,在未来的五年里,无疑是统领性的一项工作,但明显它并不仅仅是单向度的工作,由脱贫展开来,未来五年可以呈现的更多是经济的整体进步,而脱贫只是其中应有之义。尽管我们贫困面还有那么大,难度也不小,但如果将其视为一个经济补短板、强长板的过程,作为一个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贡献率的过程,那么贫困的因素或许不会变得那么可怕,它也或许恰恰是有利的因素。因此,有识之士把全面的脱贫攻坚看作是一次农村产业复兴甚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会,就显得那么可贵,值得尊重。
郭广昌在其提案中倡导“产业参与扶贫”,就是上述理性判断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从产业的眼光出发,我们或许更多地看到农村新兴发展的机遇,贫困的一面,或许正好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切入。这样的践行,事实上这些年来已然在中国有多种实践,就是安康这块土地上,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引子的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农村产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一些经验正在创造出来。从这个角度讲,郭广昌的提案或许新意并不耸人听闻,但我们要看到,郭广昌的视点在于提请国家从战略和政策层面对这一新实的好事作出制度性安排,这就是其意义可贵之处。
当然,工商资本下乡也好,产业扶贫也好,在现实操作中还存在不少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尤其是随着资本更多更大规模地下乡,原来的生产关系的平衡性事实上正在打破,亟需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就需要推进农村的深度改革,以调整要素流入机制,让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最经济的状态下,减少负面的干扰。这个方面的改革,中央已然清醒地认识到了,对于“十三五”农村改革创新也有清晰的布局,因此中央鼓励各地在国家大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大胆创新,走出新路子,取得点上经验,这既是给各地打开的思想解放的口子,也是对各地的期望与激励。
我们当然希望郭广昌们的提案能够迅速得到国家层面的反应,一些我们期望中的政策也迅速地制定出来。但客观地讲,这或许有一个相对的过程,比如调研,比如广泛的讨论,比如对一些深层次领域改革的审慎把握。对于地方来讲,立足自身已有的情况,可以先行先试,也是有勇气的选项。我们如果确定不消极等待观望,那就计划破解自己的难题,比如从资本和产业本身出发,在资本与农村资产的结合上,在资本与农村资源的结合上,在扶贫与发展的结合上,在资本流动与要素流动的结合上,在单向脱贫与整体产业提升的结合上,在农村原有经济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上,在普惠式政策与重点支持式政策的结合上,以及对工商企业下乡实施产业扶贫、产业融合上,敢不敢出台更加激动人心的地方政策,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企业政策上的后顾之忧,这一些,我们其实可以倾注精力大胆探索、付诸实践。
在郭广昌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层面解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都具有现实的精准性,如总体部署,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土地政策、政府指导,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回到地方,我们可以从小处做起,从地方政府职权范围的可控性做起,让区域资本充分涌流,尽快激活产业扶贫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