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履新西安市,从媒体和西安朋友的一些报道和述评中,可知其之于西安官场旧习,以及西安怎样追赶超越,影响不小。“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这句流传甚广的西安城市广告语,看似平常,实则抓住了西安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命门。西安城市建设步伐并不慢,在同类型城市中,也有十几年腾飞的“辉煌”可大书特书。但“一地鸡毛”的事也不少,比如火车站广场的管理乱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的戾气、重要景区景点的匪气、城市交通干道的拥堵等等,都对号称“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负面影响不小。
在社会一些有识之士看来,西安要在未来五年,即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期内,有更大的进步,真正实现西安在发展中的根本性提升,需要做的工作还太多。过去不少年,我们作为陕西人,包括一些在陕西发展的客商,都喜欢把西安与成都、重庆作以比较,感觉中西安坐拥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桥头堡”之利,并拥有关天经济带中枢之要,很多方面错过了大发展的时机,步伐与发展质量明显跟不上四川盆地的两个大城市。尽管“八水绕长安”的美丽形胜下,西安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也有成绩可言,也不乏改革创新者的美名流传,尽管也有西咸新区当下的重大体制性变革,给我们期望不小。
体制机制跟不上,办事效率跟不上,公职人员责任心跟不上,这片黄土地上,不少干部私心重,不少群众小利意识强烈,历史文化包袱背得沉,传统思想壁垒大,或许都可成为问题的病因。安于现状,小进则满,不喜欢风起云涌的社会和体制机制性变革,安守小圈子,守成思想大于创业冲动,一个阶段或许有过过人的“风光”,但热劲一过,很容易就被时代的大潮甩到边缘地带。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不强,这也是西安不少有识之士的一致看法。由此派生的,就是“人难事难”,停留在“私人关系”层面的办事机制十分强大,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私人关系的“绿色通道”显然比“公事公办”有效得多。
西安的发展,不囿于区位,不囿于资源,不囿于市场化,更不缺少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的眷顾,西安的发展瓶颈不在发展本身,而是在发展中的人,特别是行使公职权力的人群。整体对于社会财富创造的“歧化”,致使关中道上的社会发展氛围淡漠,在“三秦”的三个区块中,关中特别以西安为代表的发展定力与动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弱化。而反观陕北陕南,尽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远不如关中道,但这些年这两个地区的追赶超越是历史性的,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增长。尤其是以安康为新锐的陕南,经济体量不大,但步伐在加快,路数在增多,新气象层出不穷,这其中的最大经验或许就是越来越强烈的发展自觉,不甘落后,不居中流,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发展在全省发展中站准位置,有所追赶,有所超越,有所进步。而这种发展的自觉,带活了社会风气,民间发展氛围也呈现历史新机,对于贫困落后的本能拒绝,也越来越成为官民两方的正能量。
说西安,想三秦,很多的思考或许对全省、对各地都有意义。发展不足,是陕西的客观存在,而各地的发展不足,也有很多共性的表现。理性看待,西安在变,也蕴藏巨变的动能,陕北陕南更在变,也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招数。共性的问题,可供同道中人共慎共思共启发。
西安新班子,正给西安带来变化,在舆情层面,西安之于全省、全国的关注效应在强化,这当然是好事。从小事抓起,试图启发大变化;从人抓起,试图建立新机制;从西安人的日常所见抓起,力求从根本上颠覆旧有陋习,建立面向大发展、大市场、大图景的新机制,西安的变化,启示性当然不仅限于西安了!
2017年2月9日,西安市第二期“追赶超越擂台赛”举行,媒体的描述是“气氛非常热烈”。本次会议聚集招商引资,这是西安的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常有痛感的话题。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针对部分干部对市民和企业需求的麻木不仁,提出了“五个不允许”,仍然是从日常工作的小作派出发,点出了一系列长期存在的大症结,这五个不允许如下:
不允许说“我不知道”,必须要熟悉业务。
不允许说“这个不归我管”,必须实行负责制。
不允许说“这事没找过我”,必须主动找上门服务。
不允许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必须吃透政策,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允许因自己方便造成企业办事不方便,必须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在这个会上,王永康还与干部们分享了这样三句话:
要每天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做工作,这是做干部的基本条件。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做,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力量。
只有付出连老天爷都为你感动的努力,你才能获得成功。
说实话,上述这些要求和感悟,还真不是王永康书记的发明,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提高行政机关业务能力问题,比如首问负责制问题,比如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打通服务之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消极的条条主义、本本主义、以限制代替管理、以管理代替服务、变相不作为的问题,比如程序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乏设身处地的感情等问题,比如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也曾是我们欠发达地方招商引资、温暖资本市场的老办法、笨办法、实在办法,我们曾因此受益,也成为经验之谈,但似乎这些年,特事特办不提了,急事急办也似乎不合规矩。上述问题,都是我们过去见过,现在仍然在一些方面、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严重存在的问题。老问题重提,说明其破坏力依然不可忽视。王永康书记给干部们分享的三句话,也是老生常谈,是基本要求,是职业素养的最低体现,但要真正做到,还必须强化强调,必须多拧摞丝。说到底,王永康书记的上述要求及分享,需要在更大程度和力度上,认真扎实地落实省委的“三项机制”,把“三项机制”真正落实在工作环境中,落实在干部志向树立和毅力坚持的细节上,进而带动全社会创造财富风气的根本好转,这不仅西安当作当为,整个三秦大地上的人们都当作当为。
■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