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庆
5月26日《安康日报》头版发表了立心的署名文章《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拔干部》,27日又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脱贫攻坚是有效的选贤任能过程》。紧接着,市上又下派一批县级干部,赴各县区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与此同时,还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这给我市战斗在脱贫一线的干部打了一针兴奋剂,极大地提振了他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然而,一度时间以来,网上和坊间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措施颇有诟病,诸如农民素质不高争当贫困户,干部积极帮扶而贫困户子女袖手旁观,数据清洗贫困户退出矛盾激烈,脱贫攻坚形式要求过于繁杂等等,不一而足。
立心在署名文章中谈到“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笔者理解这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脱贫攻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出现任何情况都是正常的;二是只有能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有担当、有办法、真帮扶、出实效的干部才是“真金”。而我们少数在脱贫一线的干部有怨言,这恰巧证明,我们的帮扶工作没有到位,我们的干部离“真金”还有差距。笔者认为,干部要在脱贫攻坚中炼成真金,必须真帮实干,不仅使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脱贫,而且应使一个地方经济整体得到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村民素质和民风得到提升。
要使脱贫攻坚工作见实效,必须要有人文情怀。在脱贫攻坚贫困户精准识别中,经常会遇到少数贫困户不愿退出而与帮扶干部发生矛盾的情况,有的干部就有怨言,认为村民争当贫困户缺乏志气。有的贫困户对在建档中填过多的表格和不断拍照表示反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驱赶帮扶队员,还有帮扶人员在确定帮扶措施时,贫困户不接招等等。其实,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就能想通了。对于退出贫困户登记的村民来说,大多数收入较低,试想,人均年收入3800元和人均年收入4200元的村民,在感觉上能有多大差别?还有反复填表按手印,也确实对农户干活有一定的影响。再就是一些帮扶措施是帮扶队员从完成帮扶任务的角度去考虑的,而不是真正从贫困户的角度去思量的,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短期性,也较少考虑贫困户的困难。要想让群众满意,我们就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要从人文关怀出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产业扶贫,使村民整体收入水平都有所上升。贫困户按了手印,拍了照,就要有后续帮扶措施,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你所制定的帮扶措施,一定要从贫困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让其配合你完成帮扶任务。总之,要融入感情去工作,才不会对贫困户有怨言。
要让脱贫攻坚出实效,必须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当前,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每户情况千差万别,每种贫困似乎都是打不开的“死结”。汉滨区委宣传部的邓向红先生有两句顺口溜:“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用在脱贫攻坚中是再合适不过。在切实解决贫困户的问题上,必须挨家挨户深入调研,吃透下情,同时反复学习文件政策,吃透上情,因户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组合拳。同时,在面上加强新民风建设,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从而达到扶贫“扶志”和“扶智”的作用。
要让脱贫攻坚出实效,必须要有过硬的措施和长远打算。在现实中,许多村民对脱贫攻坚工作是有意见的。因为一些帮扶干部,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投机取巧,如何完成任务上,于是就有一些干部耍小聪明,对下经常与贫困户交流融合感情,但并不作深入调研,对上把表格填得标准清晰,给贫困户算收入账,比贫困户自己都算得细。但是几年下来,除了政策脱贫措施勉强到位外,贫困村并没有多大变化。真正的帮扶是个系统工程,除了国家政策外,更多的是对农村社会的改造,要摒弃靠算账脱贫、短期脱贫和政策脱贫的投机取巧帮扶思维,开动脑筋出实招,既有政策兜底的措施,又有短期增收的途径,还有长期致富的产业支撑, 同时在脱贫中植入文化元素,使村民获得幸福感。
要让脱贫攻坚出实效,必须要创新机制。脱贫攻坚不是慈善和救济, 政策兜底也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要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靠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团结协作,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因此,要研究贫困产生的机制和深层次原因,通过村民、政府、帮扶干部和企业的互动,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进行投资体制创新,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以及城镇化项目资源,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参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农民的真正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精准帮扶的关键阶段,看一个干部是不是“真金”,关键要看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否用情、用力、用心、用智,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永久性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