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朝庆
从前有习武者,酷爱武术套路,每日在门前葡萄架下苦练,闻名乡里,一日进城,忽有市井无赖向其挑战,慨然应对,不料被暴揍一顿,他从地上强撑起身子,愤然道:敢随我到葡萄架下一试吗?众皆大笑。
其实,现实工作中,类似中看不中用的套路高手不乏其人。有的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看似雷厉风行,市上10点钟开完会,他回去11点就开会传达,12点文件就下发了,文件刚刚下发两天,就组织检查考核,一个周之内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就摆到上级领导的案头。上级领导要看现场,他会白天晚上组织人加班,有布置现场的,有写材料的,有剪辑编辑制作视频资料的,有专门整理装订摆设档案的,十分完美;上级要求下基层,他走马观花,高谈阔论,高屋建瓴,在水面留下一串涟漪就归于平寂;上面要求讲规矩,他理解的不是表现为对自身的严要求,而是表现为在群众办事时翻本本,凡是文件上没有明文规定的都不办理,如果办事群众锲而不舍,他就玩起了太极推手让你兜圈子,实在不行就踢皮球;还有的执行上级决策上下一般粗,对下一味搞高压政策,不考虑下面的实情,下面反映情况也不愿意听,美其名曰只要结果,逼得下面作假。
如果说习武者的“套路”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话,那么现实中的“套路”就是洗衣盆里的肥皂泡,表面色彩斑斓,下面污浊不堪。套路高手危害不轻,把套路当武术者,可能丢了小命,而现实中把套路冒充实干者损害的却是我们的事业、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形象。一是没有实效,比如脱贫攻坚,无论资料做得多么整齐,表格填的多么精准,对贫困户算收入账算得多么细,但几年下来,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国家政策兜底有所落实外,村容村貌没有啥变化,农民依然没有新的增收途径。再就是花财政的钱搞些所谓的农业建园,只见烧钱,不见营收,只为上级检查时有看的;还有追赶超越,有的制定了方案,喊响了口号,下发了文件,最后是开了会,搞了检查,造了数据,而实际与赶超的对象渐行渐远;二是浪费严重。所有的套路高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敢花钱,舍得花钱,你要数据造数据,你要实地检查,他可以“一夜造一座长安城”,可以把每个环节造的完美无缺。然而所有的一切对老百姓来说就像是“海市蜃楼”,时间一过就消失了,还不如拍电影的电影城,还能重复使用;三是败坏党风。那些炉火纯青的套路,看似是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很积极,但是由于没有实效,反而把党的政策主张蒸发掉了,群众没有受益依然有意见,影响了党群关系,而且在干部队伍中造成上行下效,层层往上哄,败坏了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改革发展大局。
为何这些“套路高手”能大行其道,一个是我们文化中的完美主义思维造成的。真正的政绩都不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东西只能是造假,我们的一些负责考核的人员,往往在考核中不注重对实绩的了解,而是注重资料的完整。实干者在考核中打分并不靠前,而按照套路来反而排前受表彰。二是喜欢“高光效应”,在现实中实干者能出实绩不一定能出彩,而按照套路搞反而能造亮点,产生新闻效应,实干者显得工作一般,“假作为者”看上去政绩更加突出,容易得到提拔重用,于是老实人吃亏了。三是喜欢“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实际是一种投机取巧,真正要靠实干出政绩并不容易。实干者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而我们少数干部却沉不下心来,在副科级位上干满一年就开始谋划升为正科,在正科级岗位上干两年就急于要往副县级岗位上奔。但这些都需要政绩作支撑,等到实干出的政绩来证明自己“黄花菜都凉了”,只有造些短平快的“政绩”。
“套路高手”的假政绩看上去无论多么绚丽,“假作为”的理由无论多么合理,用党章和党中央的要求一照都会原形毕露。因为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套路高手”的工作着力点,永远放在揣摩上级心思,寻找检查考核制度的破绽上,而不是放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其目的是谋取私利,本质是新官僚主义和新形式主义。
安康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追赶超越,任务都较别的地区更加繁重,容不得“慢作为”,更容不得“假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应增强责任感,少打“小九九”,宁可干出有朴实的“真实绩”,不要完美的“假亮点”,真正把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让党的雨露润泽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