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什么人最多?安康人。
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什么人最多?外地人。不只是一线城市,东莞、珠海、苏州等发达地区,最多的也不是本地人。
人都有故乡情结,如果没有足够的诱惑,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但同样是故乡情结,在安康人乃至陕西人的身上表现得格外明显。很多安康孩子好不容易盼到高中毕业,走出秦巴山区到外面上大学,却只是用四年的时间转一个圈,很快就回来了。很多安康父母都这样说:“我就这一个孩子,死也要留在身边。我们现在房也有车也有给他把工作都找好了,他在安康什么都不愁,光享福了。”
让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回来享福,怎么听都有点养老的意味。安康适合养老,安康的很多单位更适合养老,这是很多安康人对安康的评价。就这么小的一座城,看来看去都是些熟面孔,你看我我看你,一起舒适一起老去,听起来是多么的温馨与和谐。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近亲结婚的坏处,现在很多大学也在极力避免近亲繁殖。导师把自己带的研究生都留校,一年年过下去,满校园都是徒子徒孙,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方向和风格,极不利于高校发展。近些年媒体也报道了不少集中在各县域的政治家族,通过政治联姻和权力世袭,大搞近亲繁殖。很多人都有共同的感慨,在大地方发展,可以靠奋斗和拼搏,在小地方混日子,只有拼爹。
安康就是小地方,虽然从来不缺少白手起家奋斗终身的励志故事,但更多的人听到的还是“谁是谁的爸,这是谁家的儿”的传说。在熟悉的地方固然办什么事都方便,但如果永远只敢呆在熟悉的地方,这叫什么日子?
这样的近亲繁殖,从个体的角度看,抹杀了年轻人自我奋斗和创造的机会,硬生生地折断了他们的翅膀。世界刚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又迅速地关上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就消逝在冬日暖和的茶座旁和麻将室里。而从更宏观的视野说,如果安康只有安康人,安康就掌握在这些“光享福”的人手里,那就不用思考明天走什么路,按部就班地过这种“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生活就行了。
就连医学专家都说,空间距离相隔越远的两个人,生出来的孩子越聪明。按这种思路,越想越觉得安康像是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孩子。没有外来思想的交流和观念的碰撞,没有人口大规模的流入和流出,长期跟不上速度和形势,安康延续了这么多年的近亲繁殖,该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