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昭
忙碌一生,人到老年,看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儿女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在外地或海外,曾经完整的家突然成了空巢家庭,这或许是很多身处现代社会的中国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无奈现实,而“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则成了这些空巢、孤寡、五保老人的生活写照。
为解决这一现状,各地政府、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做出过一些艰辛的努力,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效果似乎并不是特别理想。以我省为例,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关中、陕北地区,虽然敬老院等硬件设施日渐完备,但入住率却很低,很多地方甚至不到50%,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陕南地区敬老院的入住率却明显高出许多,很多地方竟然达到了90%以上,这组数据的背后,除却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外,或许更有一些深层的问题值得思考。
在本版稿件《丹心一片照夕阳》一文中,汉滨区张滩、瀛湖等敬老院,不但设法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入住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普遍采用的人性化的关怀方式,将中国人浓厚的亲情文化和孝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替代老人们的子女做一些只有子女才会做的事。有些甚至比子女们做得更好,使老人们真正感受到浓浓的、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真诚的尊重与关爱,让老人们从一开始的“极不愿意搬来”到“说什么也不回去了”。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人之所以为人,与其它物种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除了生存还有生活,除了物质还有精神,我们的养老敬老工作绝不仅仅是有房住,有饭吃,不受冻就可以全部解决的。从关注温饱到关注精神需求,只有真正了解老人们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把养老敬老工作的重心从老有所养渐渐向老有所乐转化,才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也只有如此,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千年古训才不会成为理想家们纸上的一行清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