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约机关单位几位相熟的朋友出来小坐,大家几乎异口同声:“最近忙,下次再聚。”倒是一位在单位负责搞接待的朋友直言,“现在吃饭太敏感了。”
朋友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交流交流,人之常情,怎么就“敏感”起来了?真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在当下的政治语境中,“吃饭”两个字意味复杂,一时成了敏感词也不足为奇。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自上而下,开始了一场“吃”的革命。首先集中体现在地方“两会”上,各地不约而同,纷纷践行节俭风,从“排场两会”到“素颜两会”,就餐环节更是从桌餐改自助,减少菜品种类,不上酒水。而各地简化接待,也多从管住“口”做起。当然,管不住“口”的人,下场自然凄惨。2013年4月19日晚,江苏省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在其招待中心豪华宴请,喝高档名酒,吃刀鱼和河豚等高级菜肴,遭到了当地群众的围堵,为首的官员该区管委会书记张爱华被迫跪在酒桌上作揖并向老百姓磕了三个头喊话求饶,随后被免职。2013年9月15日,多家网站曝出一段河北兴隆县孤子山镇党委书记梁文勇一边喝五粮液吃大龙虾,一边大骂百姓的视频,之后不久该书记被免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朋友,一出校门便呆在机关,如今也大都升为科长或副科长,大小是个官。出去吃饭,若被一些“好事”者看见,发个微信,或在网上传段视频,不免让人臆想到诸如公款消费“猫腻”之类,如此等等。虽是自掏腰包有底气,但闲言碎语终是恼人,与其这样,不如避之“不吃”。
这些变化着实让人看到了此次 “禁令”如山,以及“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出台后产生的实质性的传递效应。但上行下效,只能起到旗帜鲜明的倡导风气之效,真正的作风转变,还需要制度性约束。而制度性约束尤须对症下药,因此,首先需要明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此前多年禁令,总是管不了一张“饭桌”?公务接待奢靡风为何久禁不绝?有专家分析认为公务接待的奢侈浪费之风流行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在行政配置中,权力过于集中,下级部门为了获取支援和利益,不惜超越政策底线,以美酒珍肴取悦于领导;二是因为某些部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透明度低,缺少监管;三是政府预算约束软化,为一些部门的铺张浪费打开方便之门。简言之,如果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气,需要的是治源头、抓过程、限权力。
在这其中,媒体的舆论导向很重要。“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的本意是严禁公款浪费奢靡,吃喝只是浮在表面的事。严抓公款浪费奢靡的根子是政府预算公开、政府支出公开,而不是到饭店酒楼去抓拍。试想,如果预算公开做得好,公务接待经费真正能够经得起晒,经得起挑刺,经得起质询,那样才会有一种内生的倒逼机制,政府才能捂紧钱袋子,吃喝上才会精打细算。到那时,管你是厅级干部还是一般干部,谁还关注你吃或是吃什么的问题?当然,“吃饭”也就不会再有“敏感词”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