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微博像一个广场、或者一个大茶馆,是公共场所;而微信就像小酒吧、小饭馆,更适合比较亲密的朋友,能够更好地进行一对一交流。”因此,微信的勃兴让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在开通微博的基础上,亦加入了微信行列,开始以多种形式发布各类警情提示、服务民众日常生活。如石泉县的官方微信“石泉十美”就异常活跃。
对此,社会舆论多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政府部门能够注意到流行的社交媒体,并在政府的话语体系中加入更具人性化的表述,显然是很大的进步,很多网友直呼“点赞”,称政府部门运用“网络权力”既是主动作为,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倒逼改革的结果。
然而,无论是微博也好,还是微信也罢,只是多了一个沟通的渠道而已,并不意味着沟通就必然更顺畅或彼此更加信任。再好的平台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发挥效用,否则就可能沦为一种摆设,流于一种形式。目前很多网络问政新平台其维护和使用状况不容乐观。要么是重建轻管,要么是建而不管,要么是建后乱管,热闹一阵之后就弃之一边不闻不问。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实施后,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政务网站建设空前热闹,一时间呈“井喷”之势。但后续的发展,却难令人满意,一些“最懒官网”、“最牛官网”形同虚设,这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信息公开作用,反倒招来群众不满。
之后的微博建设同样如此,微博成为全民热之后,政务微博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方面,部分政务微博“官样十足”,有的甚至关闭评论功能;另一方面,部分微博又长期不更新。由此看来,网络问政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泡沫化”问题。网络问政要注意避免成为时尚追随者,在对问政平台的革新和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之间,后者显然更加重要,老百姓希望不仅仅停留在“微问政”,更需要看到的是“微施政”,能通过这些平台反映问题并能得到好的解决。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么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