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房地产十年黄金期业已式微之后,一个全球性判断出炉:未来十年将是农业的十年黄金期。这样的判断基于全球农业的后发优势日益强劲,一方面发达国家农业引入新理念,不断追求基因和基质革命,拓展出新一轮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农业因刚需而迅速崛起,现代化进程加快;三是全球化的食品安全不再是无足轻重的特殊性或地区性事件,加之化学农业不断暴露出的生态危机,农业安全保障变得更为急迫,这催生更高的农业变革的潮流。
对农业的高度关注,几乎伴随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步、每一环节、每一过程。在所有国家、地区,当农业完成基本温饱提供之后,新的追求产生,那就是农业如何更清洁,更优质,更高效,更丰富,农业的业态如何更加人性化,甚至文明化,这个模式全球通用。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比较,有着自身分明的特色、行动方式、产业价值,无论是所有制形式,还是运行方式,以及效益关系,都不能与世界其他农业方法简单对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积淀了我们自己的发展经验、从业基础和实现的路径。
中国农业正在兴起一轮前无古人的巨量革命。这个判断,有过去三十多年农业新生期、稳定期、转型期之后,所带给我们的对于农业的再观察、再思考、再定位。农业在家庭联产承包三十多年后,其实自身已然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农村耕地从合到分,从分再到合的实践与冲动,这几乎发生在中国农村任何一个角落。往通俗里说,同样种地,今天的地怎么种?谁来种?种什么?种多少?对如此问题的回答,已然刻不容缓。
所谓黄金期,就是最好的投资预期。钱投得下去,收得回来,市场充分竞争,业态成长性良好,产品线平滑上升。这在过去房地产十年我们可以感知很多。说未来是农业的十年黄金期,除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有据外,我国连续多年对农业的改善与强化,也是重要立论基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系列理念与政策利好之后,日前,中、国两办又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两个要义,其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暴露出四个梗阻:一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二是经营方式单一,三是投入动力不足,四是品质徘徊甚至倒退。中、国两办的文件回应了上述问题:从改革土地制度入手,打通肯綮;从激活要素入手,造成多元化投入的生机。其政策价值前所未有。尽管文件用了“引导”、“意见”的姿态,但其政策刚性与规范性仍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而且文件也用了“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等等字眼,既有稳妥的要求,同时也保留有较大自由度。如何把中央的政策理解透彻,进而在实践中把政策用活用足,形成具有安康特色与活力的土地流转办法,使之激发地区农业经济活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需要我们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探索实践。
安康以农、林、水为生态基础的农业,以其鲜明的资源特点和地理特点,有着做大做强做精做活的广阔前景。近些年来,安康的农村在经济形态上也悄然发生着大大小小的革命。从劳务外出土地撂荒到创业回流,从一家一户的口粮经营到工商资本下乡发展新型农业,从农业的粗放经营到农业的精准化经营、效益型经营以及特色经营,从田埂农业到家庭农场、车间农业、设施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加基地,新的生产关系在融合,新的生产力在激发,这些基础的取得,为我们高看农业提供了立足点与视野。更是我们做好安康农业的信心所在。
好的政策必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新一轮活力。农村仍然是安康经济的活力之源,农业仍然是安康发展的大舞台,农村人口仍然是安康物质生产与文明生产的生力军。将农村、农业、农民视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兴奋点、着力点,正当其时、迫在眉睫。要组织研究政策,让中央政策与安康实际对接,找准我们的着力点甚至突破口。从弄通政策入手,把土地上的改革文章作好,让土地上的权益真正做到三权分立,搞活经营权,认真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巩固发展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上的主人、山林里的主人;从搞活农村生产要素入手,让更多的资本、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向农村涌流,用有含金量的、稳妥的、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特别是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尊重并引导好社会各类资本看好农业的理性与冲动,用资本的活力引发新乡村建设,让更多具有安康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在秦巴汉水间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