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前,家人告诉我,离得最近的一家老字号餐馆“年夜饭”下午4至5点黄金时段预订一空。一下子,我的神经紧张了起来。元旦利用假期,我辗转数家终于订上了这个时段的“年夜饭”。虽是有些距离,总是有幸。
“年夜饭”订是订上了,可我的选择几乎为“零”。菜单是饭店设计拟好的,上了大红榜页的,是不可更改的;房间是确定到位的,按最低消费设立提供的;时间段是固定的,是限时的,不可拖延的;价格是没有商量的。有些遗憾,就这我还得感激店家三分。
随意浏览了一下店家的登记簿,真是宾朋满座。从下午2至4点开场到5至7点终场,登记簿已预约地密密麻麻。从大厅的888至988元,到包间的1288、2888、3888元都有了主。这只是我所在店的情形。试想,其它店也应如此惯例吧!
按新年元旦算,今年年夜饭近乎还有五十天。可人们的较劲躁动定当搅动了店家的神经。这年夜饭一年比一年早,真是始料不及。食客们锲而不舍,跟风抢势随大流,饭店之间也不屈不挠竞争激烈。不能不感叹:除夕大餐“蛮拼”的!
这样可好,原本是富有诸多文化内涵的年夜饭,进而演绎成一种经济现象。从古到今,在天干地支的交集之际,在十二属相禅让之际,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时段理应是该放松放松、该享受享受了。即就是再贫寒的家庭户主,也要赊账张罗弄上一顿“年夜饭”,守岁坐庚,图个来年的吉祥、求个如意,渐渐呈现出一道特有的风景。
说现象,就少不了供与需。改革开放前,人们支付能力差,食材短缺,家家户户自己团圆,图的是喜庆讲的是一个“圆”字。一顿饺子,一件新衣,一盘糖果,就算是心满意足了。改革开放后,供需两旺,除夕家家张灯结彩,蒸菜盆满卤菜钵满,以图节日里亲来情往,一家老小和谐幸福。
市场经济的导入后,更多的事情交给了“市场人”来操办,大家不用再那么上心用心劳心。而今,除夕吃饭形式大于内容了,花钱图的是快节奏,要的是个爽快。由此少了劳作,少了辛苦,少了缛节,少了烦恼。人们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工作上事业上创业上。男女老少各阶层在自己的领域、行业“蛮拼”的。在除夕,更多的谈资是事业的成功,一年的收获,新年的志向。还有就是对逝人的怀念。
年夜饭一定意义而言是文化伴生产品的结晶。在新世纪绽放华彩篇章,彰显独特魅力,无疑是安康物质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总体现。民生增收图景令人高亢盛赞,多元消费自觉意识的解放、觉醒,年夜饭便是一种选择。
除夕大餐“蛮拼”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安康的餐饮业餐饮文化的日益勃兴。店家商机意识、服务理念的“脱胎换骨”,在岁末年初,新旧交替,就酝酿缔造了这样一和谐美满的场景,营造了这一喜气洋洋的氛围。店家拼得是一种实力,行销的是一种文化,看中的是人们的人情亲情。食客们平日里交好店家,自然记住了店家,选择了消费。
大家彼此“蛮拼”着,其中不乏一种回报、一种感恩,还有一种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