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落马,背后总要牵扯出商人,或者商人出事,没准也有官员跟着倒霉,这似乎成了一个铁律。有人形容这是“政商生态危机”,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政商天然有关系,而且必须有关系。一般讲,官员最大的心思或叫理想,就是在其治下经济社会能发展,人民生活能日益提高,自己也能得到上级组织认可,当然顺便仕途顺点风顺点水。
发展靠什么?对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或区域,或从现阶段出发,政府对发展的主导力仍然是第一位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区域重点的确立,优势资源的把控,包括人才政策的实施,都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主要以市场配置资源,是终极目标,是必须出现的状态,但这也不意味着政府的无为。
政府有很多手段抓经济促发展,其中企业的力量从来不能缺失,离了企业,谈不上长足发展。企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管理运营体系,必须与市场各个主体发生关系,政商关系就是一对重要的关系。政府通过支持企业发展,扶持商人阶层的发展,而求得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这是政府抓发展最有力的一手。可以说,没有企业一定没有现代发展,或者说一个缺乏企业的地区,发展必然是滞后的甚至是严重不足的。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不完善的体制机制,带来和派生了许多恶性规则,畸形的政商关系就是其中一种。它相互寄生、伴生、催生、相辅相生,败坏了正常的资源分配秩序,以至相互“使坏”为一已私利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后的高调反腐,在更高和更深的层面揭露了表现不同的“恶劣政商关系”,政治人物与商人成为一对敏感词,过去以交往商人朋友为荣的格局,变得更加讳莫如深。
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商人与官人的“走近”越来越变得困难,似乎商人天然带有“病菌”,避之不及是最管用的办法。笔者与不少企业老总交流,现在企业办事变得越来越不顺畅,除了严重存在的机关部门的“积极不作为”外,手拥权力的领导者,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接近,“约茶”、“约饭”、“谈事”诸如此类的办事流程,要么变得异常隐蔽,要么难以操作。“办事难”以别一种方式存在,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新常态,也是难言之隐。
建立健康、健全的“政商关系”,已有顶层设计,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永远是必须的正向选择,官员与商人的交集,永远也不能清零,在大的法治架构内对官商利益的调整,法律同样给予明确界定,企业怎么做才是合法的,官员怎么做才是合规的,这些都不是问题。“官商勾结”、“不当得利”等正在成为过去的风光,在新的常态下建立并保持正当的“政商关系”,不应成为“洗澡水和孩子”,更不能因噎废食。
政府工作需要企业支持,社会建设需要企业参与,商人作为财富创造的最重要群体,存在的意义不用多言。官员端正心态,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大胆与商人亲近,以求得对企业的了解,为企业排忧解难,听取商人建议意见,鼓励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做优,激励他们对文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这些也是必然的常态。有作为的官员有商人朋友,这不应成为简单的忌讳,政府必须研究企业发展问题,只要这个关系是在阳光下运行,拒绝了私心杂念,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建立政商良好关系,事关地区长远发展,是发展大戏中最重要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