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炒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在私人场合污辱领袖和军队的视频,一时激起公德与私德的“口水仗”。有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私人事件,有的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公案,同情者有之,呼吁严惩者有之,看到“告密之痛”者有之,愤恨对领袖不恭者有之。
公众人物如何在公私场合规范自己言行,这其实是一个道理清楚的问题。之所以是公众人物,是因为你占有一般人不能取得的公众言论资源,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影响社会的力量,毫无疑问你得向公众负责。在中国最重要的电视频道上满口仁义道德,塑造着光鲜的正面形象,下场却变了一个人,满口胡言乱语,完全与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不相符,而这种私人事件流向社会,所起到的坏作用是很严重的,不仅损害了国家主流媒体应有的正面形象,也对人们公德信仰造成恶意打击。
公众人物不同于一般人,就在于你对社会的影响负有责任,台上台下都必须谨慎,言行合一,不能任性,所谓率性而为不是个性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一个公众人物道德有了污点,大众就会唾弃你,就要对他进行道德拷问。谁触犯公众的道德底线,谁就要吃恶果,这样说来,毕福剑在这段公案中一点也不冤屈,他也必然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沉重的代价。
各级领导干部也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不能简单做个体之论。台上说错了话,必须挨板子,台下胡说,也必须挨板子。原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犯事后这样描述自己的“两面人生”:“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联系到现实,王敏式的“人鬼合一”者不在少数。习近平同志多次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要做两面人,公私场合都应当言行一致。他要求领导干部要追求“慎独”的高境界,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时刻反躬自省,办事要公开透明,要把小事小节当成一面镜子。他告诫说,不刻意“慎独”非栽跟斗不可,一定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刘少奇早在新民主革命时期,就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可见,官员之“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条红线,从老古人到我们今人,都提倡这种内在的“定力”修为,将此作为官员立身达命、实现抱负的基准点。
官风影响民风。社会进步的信心,来自官场的风清气正、言行合一。官员的率性之为不能视为所谓个性加以宽宥,我们在发展的艰难攻关期,更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汇合全体社会力量,这种共识、力量从何而来?当然首先要公务员群体而来,特别是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而来。我们反对那种会上讲一套,会后又是另一套,公共场合高大上,私下场合俗赖庸,嘴上仁义道德,肚里男盗女娼。我们尤其反对那种嘴上把人民发展的事业说得天花乱坠,私下里却把党的决策、政府的部署贬得一无是处,对于重大工作,明里轰轰烈烈,暗下里按兵不动,能拖就拖,能应付就应付,或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共识共动,官员队伍的言行必须经得起阳光的晾晒,决不向权力任性、政治任性、生活任性开闸放水,因为官员的言行绝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时刻在影响着民众,必须台上台下一个样,公私场合一个样。
毕福剑近日在个人微博上向全国人民致歉:“我个人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我感到非常自责和痛心。”事件后,央视对他进行严肃处理,他曾担任的某红军小学形象大使遭到撤销,看来毕氏个人也认识到自己是有错的,组织上对他的处理也是严肃的,绝不是一句“个性率尔”可以原谅的。毕福剑之案当为我们所有党员干部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