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中国城镇住房供给能力不断增加,同时有效需求不断下降,一增一降带来目前房地产困局,相信我们安康无论是业界的微观操作,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房市的“冷刺激”。
在很大程度讲,这可能还远远不是冷不冷的问题,也不是刺激不刺激的问题,对于某些个体来讲,企业内部运营的难处可能比他们刻意为之的“表面镇静”更让人担忧。是真实地呈现难,还是人为掩盖难,前者至少是清醒的理性,后者其实隐藏更深的应对危机。
有不少的专家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就一再宣示和告诫,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定迎来长周期拐点,而这个长周期拐点,绝不会因为政策调控改变下行趋势。这说明什么?
说明即便是在安康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一味相信“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和“房价永远上走”的观念,是很不合时宜的。尽管在三四线城市,住房的刚性需要还会以不同的时空释放,刺激我们的投资冲动,但总的看来,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是深刻存在的,而这种压力带来的更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形态升级的新挑战,如果不适应这个调整性变化,即便有机遇,我们也不一定能抓住抓好。
换句话,房地产业即便仍然有投资刚需,其业态也不是圈地、建房、回收这样简单。产品结构,融资结构,包括政府对投资的导入,都会有新的变化。被动地等市场回暖,或者主动找突破口,必须二者选其一,因为这才是正确的应对形势变化的姿态。
今年以来,笔者有与不少房地产老总聊天,深浅谈安康房市的“冬天”,在忧虑之外,有理想式的期待,有看不到明天的等待,当然也有深谋远虑者。在目下不利的情况下,思考着自己的企业以及安康整个房地产业第二步、第三步棋怎么下,有些见识颇显档次,令笔者深信安康的房地产业依然在遑遑大局之中,不是不知冷暖的边缘者。这些聪明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结构调整与业态提升上,也包括融资方式上,当然也更多地在当前如何消化存量,卸载资本包袱上。
5月底,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和二版三分之二版面,“独家专访权威人士,解析当前我国经济大势”,主标题是“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前景光明”,报道五问权威人士,对宏观经济做出总体判断,对未来政策做出指引。随后又有经济学家刘杉在人民日报做深入解读,指出该报道向全国人民、向实体经济界释放的重大信号,并指明其实是传达中共中央对经济大势的分析与判断,读来很有感触。比如中国经济不会断崖式下落,中央有定力;调结构要主动,谁不主动谁吃亏;投资仍是主力军,消费要有新政策;牛市是长期需要;防风险是一盘棋,打破刚性兑付,杀鸡给猴看;房地产不是不好卖;宏观调控要玩平衡;政策不会变,鼓励发财致富。这些信号,为近年少有。
其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权威人士说,“楼市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化阶段,有效消化房地产库存是一个现实问题,既关系到启动需求,又关系到化解风险。”而刘杉认为,“这表明政府对房地产认识非常客观,房地产应该尽快去库存。政府方面会刺激住房需求,但开发商更应该降价销售。降价销售才可以尽快去库存,才既可以启动消费,也可以避免支付危机。实际上,只有房地产调整到位,中国经济下行才能减缓。只有房价调整到位,才能真正启动住房需求,才能启动新一轮住房投资。”无论人民日报的报道,还是刘杉们的分析解读,都指出一个不容逆转的事实:房地产长周期拐点的出现。而降价可能是当下的刚性理性。
事实上拐点已经出现了。所谓长周期拐点,就是下行调整既是市场发展的使然,也是房产业调整期到来的必然,市场无情,给予长周期的阵痛,甚至某些振荡,等房地产业自己适应、分化、转型,甚至“杀鸡给猴看”,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事实上,房地产困境,是产业的困,也是政府的困,因为它的确关系着经济大势,关系一个地方巨量资本基金振荡的安全性。令人欣慰的是,6月2日,市政府召开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座谈会,释放了政府的关切和厚望,同时也在敲响地方政策回音璧。提振信心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主动适应新形势与新业态,因为企业毕竟是主人公。座谈会上政府的政策利好,也是明显的,如“盘活存量,打通商品房、保障房、棚改房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通道,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等等,包括在政府让税让费上可能的作为,政府投资性项目的补空方面,都有一定的期待。安康的房企应该对这些利好深切体味,主动释放争取政策、承接政策的积极性。尽管这些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甚至需要“一企一策”地组织落实,但谁主动,谁分大蛋糕,因为这样的政策一定有先来后到,火车不等人。
而且,政府投资政策永远是药引子,是激励性、导入性的,并不天然解决全部难题,因此有识之士,在拥抱政策的同时,也要借政策先利,创造性地释放自己的动能,取得裂变效益。因为,笔者在与一些房地产界人士聊天时,也曾探讨过结合安康目前实际的销售办法,企业手上的牌还是有的,问题在于是否放眼未来,舍小利或眼下利,求得长远得利。因为几乎安康所有房企共同面对同样的问题,去存量、卸包袱,转身别有所求。
与所有房企老总们的心情一样,我们期待政府的细化政策尽快出台实施,并以更直通的模式,减少程序与环节;另一方面,我们也呼吁老总们真正认识形势,痛下调整的决心,以卸包袱也是求发展的认识,主动出击,寻求更有效的办法,从危局中突围,没有危局之困的企业,也应当深研如何顺应安康发展,加快业态提升,抢到新一轮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