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上的美可以有千百种理解,但是标准化的美则是一项渐序推进的系统工程。平利县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标准引领,既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宏观上的规划设计,同时也规范引导,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人都可参与的事业。20年的探索实践,如今有了成果和经验,实现了概念化到标准化的内涵建设,也为陕南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具体范本。
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美丽乡村建设,被平利视为一项民生工程,一份美丽事业,20多年来,决策者在变、环境在变、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在变,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变,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具体工作推进中,全县上下不动摇、不松手、不含糊,甚至将其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让社会各界真切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使命感。确保规划方向不偏离、建设标准不降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考核,对工作不力者进行问责,在保持创建的一贯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也让创建有了严苛的纪律约束。这种创建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标准,适用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近些年来,平利县先后获得多项以美丽乡村命名的称号。串珠这些成果,不仅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也让美丽名副其实。
美丽不是简单地好看就成,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平利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白墙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建筑风格,而是很好地将美丽和富裕连结起来,通过产业支撑,实现生态与经济同频、互动和共生,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共性要求中体现标准,在个性差异上彰显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县上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个性和共性的辩证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在青山绿水间,既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土元素,也记得住乡愁,这种表里融合,也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质感和竞争力。
诚如平利人理解的那样,实践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固定下来就是标准,这样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标准化,怎么样才能做到标准化。追溯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尤为要紧的是,县上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始终坚持着“全域、全局、全员”的创建理念,让鲜明的官方态度和坚定的百姓认知贯穿其中,让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彼此发力,让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有所遵循,凡此等等,都让美丽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得到统一,让美丽习惯转化为美丽自觉和美丽传承,也使得这项工作有序推进,没有停留在口号和浅表,成为根植人心的美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