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成
当前,全市仍有58.17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发挥领导干部的指导帮扶作用,又要提升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让外因通过内因发挥最大效能,使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效、良性推进。此时此刻,我们缺的就是一种“夺营拔寨,攻占山头”的勇气和劲头以及“只能苦干,不能苦熬”的精气神。
但客观分析,冷静思考,在一些贫困地方和部分贫困群众中的的确确还存在“等着送小康”的懒汉心态、“靠人来救济”的依赖观念、“要钱还要物”的功利想法和“天天盼脱贫,脱了贫怕摘帽”的复杂心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对脱贫攻坚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我们警觉和纠正。
应当明确,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补齐的最短一块板,更是脱贫战役的关键所在。有个形象的比喻十分精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这个说法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界的帮扶是重要推力,而贫困群众的本身,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内生动力。
透过反映的问题,其成因无外乎有三:一是“穷”出来的。多年扶贫,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的“边、穷”地带,大山挡住了出路,穷苦消磨了意志,穷惯了、苦惯了、熬惯了,造成了得过且过、破罐破摔的精神之困;二是“养”出来的。有的地方把扶贫当成慈善救济,只为贯彻精神、落实指标,而简单粗放、大水漫灌,只管“肚子”、不管“脑子”,这让一些贫困群众养成一身的懒病;三是“凉”出来的。少数干部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群众需要的不给、给的群众不需要。“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不接地气、罔顾规律,“开头一哄而上,后头一拍两散”。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几经折腾,群众自然凉了心、泄了气、没了劲。
汉滨区关庙镇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注重抓住问题的要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积极有效的靶向施策:把精准识别与点穴把脉对应起来,把挖掘潜力与精准施策结合起来,把扶贫供血和脱贫造血统一起来,把移民搬迁与产业扶贫联动起来。对广大贫困户实施面对面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一对一地争取扶持资金和项目,点对点地兑现脱贫奖补资金,实打实地落实“7710”攻坚方略,形成了脱贫不脱钩全责有人抓、立足产业众人推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扫往日“剃头挑子一头热”、自拉弹唱“个唱会”和我做你看“独角戏”的尴尬窘况,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关庙镇的具体实践和有益尝试,有效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系好“扣子”积极干、养好“脑子”带头干、甩开“膀子”大胆干的工作热情,全镇脱贫攻坚处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