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加强我们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为发展聚合力强执行力树榜样力,历来是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的利器。党的建设,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作为实现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健康有效的轨道上有力地运行,是重大的政治要求,更是发展本身不可替代的根本性路径。
在基层采访,听到和看到不少有关基层党的建设的人和事,凡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的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文明、人际和谐也都是好的。这个基本经验虽然并不新鲜,已经成为我们抓工作的常态判断,但认识它的意义就在于,为什么有的地方在认真地抓党的建设,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抓得紧抓得实的地方,工作年年进步,人民群众满意度高,抓得虚抓得形式主义的地方,工作往往一塌糊涂或平庸落后,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党建+”,是一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明文化推进相融相息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工作平台,它体现的是综合的、系统的、纲举目张的现代开放思维意识,同时也是抓点带面、示范推进、聚变动能的具体工作步骤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是中国最大的发展环境,这个大道理大现实具体到日常,就是体现在党的各级组织战斗作用、核心作用、带头作用的发挥上。抓工作不抓党的组织力量的建设和迸发,结果往往是不能令群众满意的,同理,任何地方,哪怕就是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小小的单位,每一点发展进步,都不可能离开党的组织力量的推动之功。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是中国民间的老话,这里的“干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党组织的力量、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一个单位也是一样,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他们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或许比任何管理制度都管用,相反他们的负面作用,其腐蚀性也是比任何化学腐蚀都严重的。持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深入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指向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做”的问题,用做来检验“两学”,这个道理现在连普通群众都觉得是“硬道理”。学也好,述也好,评也好,落脚点必须在做,“做”直抵人心,也是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硬杠子。
“党建+”,加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需求,加的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加的是党组织及其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的是不断改革创新带来的新气象,加的是对于人心的赢得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号召和引领,加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动能,加的是追赶超越正向能量的极其广大的迸发,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乐观向上的精气神,加的是春天般温暖的社会文化风气,加的是广大干部职工、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应有的发展担当,加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正在发展中进步的国家事务、政治事务、民生事务正确的、辩证的、坚定的思想观照和思想增量,而这一切,就构成了我们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小到一个单位工作的、发展的最关键最具决定意义的大环境。
到不少村去采访了解当前正在热烈开展着的脱贫攻坚奔小康工作,在看到欣喜一面的同时,也看到一些地方基层党的组织作用还未能很好发挥,一些班子不团结,在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实迫切面前,成员们心思不统一,力量很分散;一些班子,心思不完全在工作上,消极应付走形式主义的脱贫路数还存在,一些班子成员,眼中只盯着国家政策安排下来的好处,对好处的分配有兴趣,对发展产业长久脱贫、发展农业新型合作经济心不在焉或办法少,或不愿意去闯去试。一些单位派下去的工作队,也深感村上组织力量不强,从困难群众到村组干部,等着靠着要着,看工作队怎么干,这些现象不是少数。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是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抓好的同向并行的重大发展工作,既要解决好当下的脱贫问题,也必须着眼可发展不返贫、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包括脱贫人群的持续幸福保障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要求,就是要有团结一心往前奔、用发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大想法、大思路,谁来保障这些想法这些思路的落实,无疑不能单靠阶段性工作要求的工作队,而要靠基层组织特别是党的组织来落实来践行,我们常说“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就是这个道理。在加紧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关注重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用“党建+”的思维,同步开展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让支部一班人心思同向凝聚起来,让广大党员把发展的责任扛上肩来,让党组织的号召力、党员的榜样力把群众的脱贫致富求发展的精气神激发起来,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基层现实,也是不少脱贫工作队在记者采访中表达的建议意见。
从大的方面讲,“党建+”,加的就是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各项发展工作,加的就是我们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加的就是省市委“三项机制”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切实落实,加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动员起追赶超越的正能量,加的就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职工应当有的责任与担当。“党建+”的落脚点,就是发展工作,就是人心凝聚,就是改革创新,就是制度落实,把党的根本建设与正在做的具体工作融合一体,它的力量就会是澎湃的、持续的、管用的。
市委大力度地推进“党建+”理念和方法,就是针对安康的追赶超越实际需要提出的。这或许不是安康的创新,但一定是安康的亟需,它必须成为我们安康各级各部门、各个层面、各个单元,持续抓在手上的一个推进工作的“牛鼻子”和纲绳,磨刀不误砍柴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知与成”结合起来,把行动的思想先导强化起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体检和对症治疗抓起来,我们的追赶超越就一定能走得更快些、效能更高些,可持续的势头更强大些。
■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