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思成
“上面急得团团转,下面纹丝不动弹。”现如今,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群众工作不好做”,导致工作疲软不给力,难以达到发展预期。显然,这种工作状态与“安康创优精神”不适应,与高质量发展不合拍,与全市整县脱贫摘帽等其它重点工作不同步,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不可否认,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社会结构的调整,使得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复杂;新旧思潮碰撞,使得群众价值认同不尽相同;利益诉求的多元,使得群众对社会服务充满期望;不确定因素增多,使得群众应对风险变得脆弱。那么,我们如何针对这些情况,开展有效的群众工作呢?
究其根源,群众工作之所以难,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对新形势新常态下的群众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于是步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怪圈,也因此引发感情淡漠“不屑做”、责任缺失“不愿做”、能力恐慌“不会做”、惧怕困难“不敢做”等四种现象。对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补齐短板,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好。
要饱含深情做群众工作,解决“不屑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首先要对人民群众有真挚感情。”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动人心者,莫外乎情,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联系群众,才能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也才能找到服务基层的着力点。因此,我们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放下身段,与群众交友交心,拉近距离,增进了解,增强互谅,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肩负使命做群众工作,解决“不愿做”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赋予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我们要聚焦生态文明、脱贫攻坚、新安康门户区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改进工作方法。要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任务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下马栽花”“到地种田”的姿态,与群众打成一片,以扎实的工作姿态赢得群众的信任。
要注重策略做群众工作,解决“不会做”问题。群众工作是具体的琐碎的,要提高工作能力,必须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吃透上面的精神实质,然后完成政策宣讲和转化;提高组织动员能力,多讲“接地气”的话,多谈“钱袋子”“菜篮子”等群众关切的话题;扩大知识内存,学科技、学经营、学管理、学生产,便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掌握做思想工作的本领,对群众一时半会儿思想转不过弯的事情,要多一份耐心和韧劲,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对矛盾突出的问题,要凭热情、凭经验、凭智慧,注重策略,讲究方法,把问题处理到位。
要靶向发力做群众工作,解决“不敢做”问题。“射箭要看靶,弹琴要看人”,不可“船到江心补漏迟”。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细细梳理,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不推不拖限期解决;对需要协调解决的,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对于群众正当的诉求,要想方设法及时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倒排工期稳妥解决。妥善应对复杂情况,避免工作被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问题区别对待。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群众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基层也是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大考场,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让我们以良好的群众工作状态,扎实的群众工作能力,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