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作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依然是2019年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摘帽冲刺阶段,安康9个县区全部要摘帽、845个贫困村要退出、22.9万贫困人口要脱贫,不仅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也将同步安排、同步推进,任务艰巨而繁重。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聚力突破农村改革,赢得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先机,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再创安康新业绩。
始终抓紧脱贫攻坚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性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市在扶贫开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新经验。随着农村新经济发展、“三变”改革、新民风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改革、创新、增效、持续的新阶段。去年,全市18.48万人脱贫,7.7万户贫困户因“三变”改革受益,群众扶贫扶智扶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四年来,全市共减贫31.2万人,实现了脱贫攻坚“全省一流、全国上游”。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扶贫与发展双融合,脱贫与振兴双突破的结果。这是成绩,更是经验,必将指导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四效”并举,公平、效益、平衡“三个”兼顾,使“三农”发展始终走在一条生态、稳妥、持续、特色具有安康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上。
新时代新农村新经济,新的农村发展站位呼唤“三农”发展要有新作为。新的基础和新的趋势,都要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向内激发更大活力、向外引入更多要素上狠下功夫。农村“一池春水”凭什么搅活?唯有改革,唯有创新。市委四届七次会议要求,聚力突破农村改革,着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和供销社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十百千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和“三变”改革“百村试点”工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这些,都是安康农村放开、搞活、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关切点,是我们在农村综合施策的着力处。
我们就是要统一思想、解放思想、盯紧要害处,从体制机制上激活,凡是对农村生产关系有机调整有利的,就要大力推进,凡是能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的,就要帮助扶持。我们就是要全面强化党建+系统思维,强力推进“支部+产业+发展”实践探索,从现代农业发展入手,加快引导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动更多的农民进入组织、进入市场、进入产业,成为实至名归的市场主体;我们就是要进一步激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筑高农村资本池,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强力推进“三变”改革赋能,以产权为纽带联系带动更多一家一户的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就是要聚力产业扶贫、产业小康、发展振兴,擅抓短期,着眼长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就是要围绕生态经济做强做精做优安康农业大文章,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做好生态农业、功能农业、品质农业和农林结合的产业,推进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快发展、上台阶,培植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我们就是要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继续推动农村新经济形态建设,满足区域市场,拓展域外市场,聚焦新兴市场,下好产业就业和社区就业两盘大棋,确保全市农村发展行稳致远。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关于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战术韧劲,始终眼光盯紧“三农”发展,始终创造有利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以全市农村脱贫振兴双融合、改革发展双突破再创城乡一体化推进、一二三产同链条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