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反复阐述、一再强调的一个重大命题,是“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在新时代的高度彰显,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责任担当。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建设可谓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大载体。从国家层面的宏观视角来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始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瞬间。安康新时期以来的每一点发展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创优争先走前位的春华秋实,无不是民生实践的丰收。没有民生价值导向的发展是虚假发展,民生建设必须也只能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抓好民生大事小事近事远事,就是最真切的为人民服务。
民生改善既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切为人民服务的项目中,在一切民生发展的推进中,都要以问题为导向,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快,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思于细、做于细、成于细。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履职尽事,都事关群众利益,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首问首责者,是第一道窗口、第一道门、第一张笑脸,必须心中有民、眼中有事、手上有功,既要有见眼生勤的问题意识,更要有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仅群众点单的事情我们要做,群众没有点单的事情,我们更要敏锐发现、及时解决,把事情做到群众开口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把矛盾化解在初始。
为人民服务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带着感情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性的要求、宗旨的体现,也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条件、心灵路径、工作方法。只有带着感情去做,对群众的所想、所愿、所盼才能感同身受;只有带着感情去做,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才能有条件要办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好,暂时办不好的一定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赢得群众的理解;只有带着感情去做,才是真正用心的服务、有温度的服务。带着感情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干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的集中体现。带着感情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破解难题、解决问题的信心所在。带着感情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创造安康最好发展环境,擦亮“安康服务”金字招牌,让安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适宜高质量发展的政务环境优化所在,也是社会文化环境优化所在。
青山不遮春努力,万紫千红秋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让安康的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这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政绩。我们一切重大的、细小的工作,都必须满足于此,我们发展的好坏最终也要落脚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上。好政绩就是群众的口碑,好发展就是人民的幸福。因此,我们唯有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情真意切服务,不折不扣落实,方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安康的追赶超越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才更加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