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全市开展“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强调,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在大抓投资中夯基垒台、积蓄势能。这要求我们顺应形势之变,把大抓发展的导向树起来、势头扬起来,催生高质量项目之变,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项目是地方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利当前、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022年,我市精心组织“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32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2亿元,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今年我市谋划的重点项目个数、投资总量都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存在项目质量不高、带动不强、结构不优、接续不足等问题。没有高质量的项目,无法稳定经济增长,更无法实现追赶超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聚力建设幸福安康都将是“空中楼阁”。我们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就是要加压加力、群策群力,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新成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打基础、筑根基。
要坚持“优库存”与“备长远”并重,深钻细研推进项目谋划。项目谋划是项目建设的第一步,谋得深、谋得实,才能干得好、干得快,必须前瞻布局、审慎决策、做精前期,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滚动接续的良性循环。要在优库存上下功夫,按照市场环境和各类政策的变化,对“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谋划的重点项目,再盘点、再论证、再挖潜,力争更多好项目大项目纳入中省大盘子;要在备长远上下功夫,坚持围绕产业链优势谋划项目,聚焦重点产业,认真梳理发展现状、重点环节,精准谋划能够补齐壮大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优质项目,在延链补链中提升竞争力,在铸链强链中加快调结构;要围绕补齐发展短板谋划项目,把“政府能够做”与“群众期盼做”有机结合起来,谋划储备民生项目,让群众受益受惠。
要坚持“扩规模”与“提质量”并举,主动出击推进项目招引。项目招引事关眼下的投资、明天的发展,必须以规模为基、以质量取胜。在扩规模上,要敏锐洞察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和重点产业发展走势,秉持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通过筹办好系列活动,发挥好驻外招商联络处作用,紧盯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确保招商引资成效达到预期。在提质量上,要坚持靶向发力,建立“招大引强”考核问效机制,紧盯重点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头部企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精准对接,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
要坚持“强保障”与“重监管”并行,铆足干劲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离不开有力的保障、合理的监管。在强保障上,要积极承接中省调控调节政策,用好用活措施,量身定制“政策包”,做到项目有需求、政府有政策;持续深化开发模式、财税金融等改革,切实解决“用地难”“融资难”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前期会商制度,用好领导包抓、调度通报、考核问效等机制,确保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在重监管上,要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树牢安全意识、规划意识、法治意识,严守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等底线,强化项目用地批后监管;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防止“项目上去了、干部倒下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推进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最是实干动人心,唯有奋斗最可期。机遇在实干中把握,难题在实干中破解,愿景在实干中实现。让我们切实把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抓实干,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项目建设再提标、再提质、再提速,以优异成绩开创安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