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朝庆
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区都在产业扶贫上加大了力度,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农业园区、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受到中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汉滨区“拨改投、投改股、三权置立”方式被省上作为精准扶贫的好经验予以交流。
我市产业扶贫的蓬勃发展,既是我市前两年扶贫中新民风建设、农村“三变”改革、“支部+合作社+X”等创新做法所取得成效的显现,也是我市着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由短期脱贫向长期致富的根本转变,更是全市干部作风由务实走向更加扎实的直接体现。
我市产业脱贫目前看起来确实势头强劲,然而从市场的角度思考不免有丝丝忧虑,近两年我们加强新民风建设改变了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用“三变”解决了生产力要素流动性制度约束,我们用“支部+合作社+X”解决了单家农户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也解决了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但这些都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由各级干部推动完成的,而脱贫攻坚中发展起来的产业,终究要在市场去拿钱,能否赚到钱最终由市场说了算。因此产业脱贫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创新,通过市场创新解决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市场竞争力问题,到头来看,蓬勃发展的产业会成为“春种万颗粟,秋收一把草”的鸡肋。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为八大扶贫措施中,其他七大措施都只是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产业脱贫着眼于解决长远问题,其他措施只是脱贫兜底,而产业扶贫着眼于致富,与此同时,产业扶贫也是难中之难,因为所谓产业扶贫,其实是要让农民回归主业,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增收致富,而依靠农业增收,几乎是世界性难题,在安康这种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农业是小生产,面对的却是世界竞争性大市场,只有生产的产品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才能赚到钱,而我们面对的竞争环境,一是生产总体过剩,农产品供大于求;二是我市农村总体是人多地少,而农业主产区是人少地多,我们没有规模生产的低成本优势;三是我们的农业前些年投入少,基础条件薄弱,科技转化率低;四是我市多年来形成的农业兼业化,使得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小农经济市场经营能力弱。因此不解决上述问题,那么产业扶贫只能是在乡村振兴号召下,传统农业的回归,最多只是通过土地流转和“三变”将过去的单家独户变为小规模经营,最终还会从市场上败退回来。
要真正将产业扶贫做实,我们必须解决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三大难题,说穿了产业脱贫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现代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市场创新。首先要推行农业经营的专业化,从市场主体来看,就是要逐渐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替代数以万计的土地承包户。从人员构成上看,要逐步以农业企业的职业经理、合作社企业家替代农业产业大户和合作社牵头人,以农业工人替代兼业化的传统农民。其次要适度规模化,虽然我们的农业产业无法做到像欧美一样大型规模化,但仍然应该实现由小农经营向土地集中规模扩张转变,因为只有规模化经营才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在产品营销中拥有部分定价权,在合作中享有话语权,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降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再次要推行混业态经营,我们的农业产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竞争,以大豆玉米为例,我国自行生产的大豆玉米,大多由国家收购,作为粮食安全储备,而市场上消费的却是从国外进口的,因为国外进口的大豆玉米价格低廉。我们产业扶贫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相对于传统农业其规模有所扩张,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产品竞争力有所增强,但面对欧美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仍处于劣势,这就需要我们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拉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优势弥补单一农产品市场竞争劣势,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与工业相结合,与健康产业相结合,极大增加农业附加值。
产业扶贫的目标是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不是传统农业和农村的回归,而是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和农业经营的企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手的正向作用,政府这只手首先要起到先导作用,从区域来讲,政府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乡一品”特色优势互补,避免形成低端同质化竞争,同时从政策上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培育扶持,用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向企业化转型,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调节好土地承包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引导培育大批有社会责任感、有驾驭市场能力的合作社企业家,组织培训大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有专业技能的农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