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超
3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近代以来,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着社会变革,深刻影响着国家命运。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破除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教育入手,培养创新人才。软实力、硬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消除唯分数论和应试教育弊端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部分家长和老师仍然存在重分数、轻实践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急需转变思想,既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也要鼓励学生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从体制入手,打破制度藩篱。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对科研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制度束缚,消除后顾之忧。优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不以论文论英雄,而以创新成果论英雄,让人才集中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实践中。改革薪酬制度,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改善和提高科技人员待遇。不断精简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程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速,更大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从政策入手,营造创新环境。出台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抄袭、剽窃行为,创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保护智力成果。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对好的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要不拒众流、广纳人才,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到中国从事科研创新,营造开放的创新环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用久久为功的定力、滴水穿石的坚持、锐意革新的勇气去走自主创新之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