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党员干部要从尺寸之功做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事实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小节”教育。古代成大事者向来注重“小节”。东汉陈蕃少年时期,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所居院子肮脏,便问他为何不洒扫,他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受教改之,后有所成。古人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告诫后人不应当好高骛远,注重从小事做起的警世之言。
揆诸现实,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要干‘大事’就得不拘小节,只要在大原则上不出错,平时那些小事小节没必要细究。”殊不知,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工作中,一些好的政策之所以会倒在“最后一公里”,既是由于有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到位,更是因为对“忽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小节决定成败,小事小节中见品格、知党性、现作风。如果对自己的过失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从而让“忽微”越积越多、越滚越大,长此以往必然恶性膨胀。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切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会促进事物发生质得转变。一些贪官在从政之初,也有为民服务的豪情壮志,但因为在小事小节中没有坚守底线,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中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一步一步在“温水煮青蛙”中沉沦。有专家分析,看似简单的几杯酒、几顿饭、几张卡,与之紧密关联的却是公款、公权;看似人之常情的亲情关照,被撬动的却是为人为官的基础防线。纵观近年来的腐败案例,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他们的违纪行为由少到多、违纪情节从轻到重,一点点放纵自己,欲望的闸门越开越大、越来越难关上,大是大非面前失守,最后陷入了腐败深渊,沦为阶下囚。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党员干部要想保持初心、守住底线,就应当注重小事小节,慎始慎微,从尺寸之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