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近年来,平利上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三苦三真”精神,用务实、扎实、严实的工作作风抓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在去年二,三 、四季度连续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基础上,年度考核又获得全省优秀,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然而,在我们面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面对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时,加之,较长时期的连续作战,也有少部分干部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甚至还有个别同志产生了松懈和厌战情绪,这必将对切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认识上纠正这种不良情绪,从行动上化解这种不良状态。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树立持久作战的观念和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保持初心,完成使命的内在要求需要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上必须持久。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如果我们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不可能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平利县在这项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国家重大工程上更不能落伍和掉队。在建设“五美”平利,实现追赶超越大势上更应持久努力奋斗。
平利县情,平利实际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上必须持久。平利是山区不发达地区,底子薄、基础差,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多,要拔掉穷根,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就要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决心和不掺假、不打折的务实态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现状,工作实际的阶段进程需要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上必须持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距离2020年贫困人口脱贫的期限不到2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不松懈,不退缩,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过了疲劳关,拿下关键“关口“,就会车出峡谷,驶向康庄大道。
脱贫目标,责任担当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上必须持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平利山区贫困人口要想真正脱贫,必须从改变乡村基础设施,必须从衣食住行着手,必须从改变乡村基础设施下功夫,必须靠产业依托,必须着眼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贫困人口的自力更生精神,扶贫扶志。只有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才能使脱贫的成果得到长效保证。而这些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的持之以恒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
唯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真正做到务实重行,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