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发达。反之,挥霍无度、贪图享乐,必然败家亡国。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崇俭戒奢是永恒的“时尚”。社会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勤俭节约这个强国兴军、富民持家的无价之宝。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古往今来,无论是大德圣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党的领导人,都历来倡导节约,把“俭”与“奢”同国家兴衰、个人品质联系在一起,以俭立名,以奢自败。孔子把“俭”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上下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兴旺发达;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远离奢靡,拒腐防变,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坚守崇高的精神追求。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有些人勤俭节约的意识开始淡化。一些人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吃点儿、喝点儿,无碍大局,没必要管得那么严,看得那么紧;还有的人认为,经济宽裕了,摆摆阔、讲排场,那是有面子,有地位,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抛之脑后。特别是一些贫困户,艰苦奋斗精神弱化,勤俭节约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成为制约脱贫攻坚的“精神枷锁”。据前几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浪费粮食是对人民极大的犯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更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发扬勤俭节约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滥用职权,不奢侈浪费。发扬勤俭节俭精神,要把勤俭节约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工作。发扬勤俭节约精神,不是一时之需,更不是一时之计,需要长期坚持,使之长效化、常态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节俭为荣、以奢侈为耻的良好风尚。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只要我们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